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2节 水的组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1、2节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1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我国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

    A . 北方地区属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 B . 北方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 C . 北方地区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D . 北方地区河湖水严重缺乏
  • 2. (2021七下·鄞州期末) 2021年春季,屠呦呦家乡——宁波地区各大水库出现了干枯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 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 :①水 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④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⑤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③④⑥
  • 4. (2020八上·吴兴期末)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 . 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5. (2020八上·缙云期末)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 水电解是物理变化 B .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 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6. (2020八上·萧山竞赛) 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       B .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 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两种物质 D . 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发生变化
  • 7. (2020八上·杭州期中)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 图中 表示的是氢分子 B . 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 . 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 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 8. (2020八上·嵊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试管A中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 . 试管A和试管B中的气体质量比是2:1 C .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试管A 中的气体是氧气,试管 B 中的气体是氢气
  • 9. (2020八上·嘉兴期中)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 B . 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 C . 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 D .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
  • 10. (2020八上·萧山期末) 某市正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最符合建“海绵城市”目的的是(    )

    A . a植物蒸腾减弱 B . b雨水下渗增强 C . c城市降水减少 D . d河道蒸发增强
  • 11. (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 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A . 海水 B . 河流水 C . 湖水 D . 地下水
  • 12. 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 .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C . 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
  • 13. (2017八上·乐清月考)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氧化物 B .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 水由水分子构成 D .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14. (2017八上·杭州月考)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 . 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 .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 15.

    南水北调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

    A . 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B .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C . 长江、珠江、辽河、黄河 D . 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 16.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厘米3 , 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 )。
    A . 10厘米3 B . 2.5厘米3 C . 5厘米3 D . 1厘米3
  • 17. (2020八上·拱墅期中) 下图中,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A . B . C . D .
  • 18.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A . 湖泊水的蒸发 B . 江河水的蒸发 C . 海洋水的蒸发 D . 植物的蒸腾作用
  • 19. 世界水日是(  )

    A . 3月22日 B . 6月25日 C . 7月8日 D . 10月25日
  • 20. (2014九下·乐清竞赛) 下列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 . 水具有可燃性 C . 水在4℃时密度最大 D . 水能与酒精互溶
二、填空题
  • 21. (2020八上·萧山竞赛)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③

    2. (2) 图中 (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 (3) 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和降水 C . 地下径流 D . 下渗和蒸腾
  • 22. (2017八上·海宁月考) 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可以模拟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从水下的 500 米下潜到 1000 米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向外拉动甲图注射器 的活塞,那么模拟潜水艇的试管将(填“上浮”、“下沉”或“位置不变”)。
    2. (2) 乙图表示水循环模拟图,B 表示水循环中的环节;水循环的动力来自
    3. (3) 能够使丙图中的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的物质是。(填“氢氧化钠”、“食 盐”或“硝酸铵”)。
    4. (4) 丁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都有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号试管产生的气体。
  • 23. 图示为一种电解水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支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其中A中生成的是气,B中生成的是气。证明B中气体的方法是。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该变化属于变化,其理由是
    2. (2) 通过水的电解,可推得水是由 和组成的。
  • 24.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 ②,③,④,⑤,⑥  。目前,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环节。
    2. (2) 由图可知,补充大气水有多种形式,如在一定条件下,陆地上的以直接蒸发的形式,将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进入大气 ;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的形式释放出水蒸气进入大气。这样使大气水不断得以补充,为水循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25. (2021八下·台州开学考) 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b管与电源极相连产生气体。
    2. (2) 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 (3) 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选填“H2”或“O2”)更难溶于水。
  • 26. (2021八上·柯桥月考)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甲试管中生成B气体,则B是气,b应接电源的极。
    2. (2) 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3. (3) 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三、实验探究题
  • 27. 某科学探究小组用图示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分

    体积/毫升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1. (1) A是电源的极,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2. (2) 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 (选填“小”或“大”)。
  • 28. (2020八上·杭州月考)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b应接电源的,  
    2. (2) 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3. (3) 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毫升。
    4. (4) 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9. (2018八上·杭州期中) 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①带来水汽   ②调节气候   ③增加光照   ④输送热量

    2. (2) 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2∶1;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 (3) 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变化。
  • 30. 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 106克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 228克

    1. (1) 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2. (2) 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四、解答题
  • 31. (2018八上·温岭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 (1) 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 (2) “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3. (3) 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A . 陆上内循环 B . 海上内循环 C . 海陆间循环
    4. (4) 台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0 m3•年-1 , 上表资料显示,台州属于缺水城市。
  • 32. (2019八上·余杭期末) 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的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 (1) 杭州虽然人口密集,但用水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 (2) 及时排水始终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大难题。暑假的一场暴雨,顷刻间使余杭变成了一座“水城”,不少车辆被淹。如果积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是因为,车外水的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此时,不要惊慌,在水进入车厢内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感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门逃生了。
    3. (3) 增加雨水的下渗是提高城市“弹性”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植被护坡实验的示意图,A、B为两个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可观察到坡面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沟的水量多。

    4. (4) 根据以上信息,请提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