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

更新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1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6.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 (1) 钙元素
    2. (2)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3. (3) 两个铜原子
    4.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17. 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1. (1)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间存在
    2. (2) 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
    3. (3)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4. (4) 过氧化氢与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它们
  • 1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1) 袋装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使食物与隔绝,采用“充氮”包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
    2. (2)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防止空气污染,作为中学生你能做到一点是
    3. (3) 天然气是低污染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中一定含有元素。
  • 19. 如图是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共表示种元素,A的符号为,E中X的值为
    2. (2) 五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
  • 20.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
    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 (3)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21. 如图装置是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

    1. (1) 甲实验中,点燃的硫不要立即伸入瓶底,原因是,集气瓶底部水的主要作用是
    2. (2) 乙实验中通常要使用较细的铁丝,理由是,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铁丝开始燃烧剧烈后来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 22. 如图是加热氧化汞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 (2) 若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为a,则生成物的总质量也一定为a。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23. 某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铜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

    1. (1) 加热铜丝,一段时间后瓶内白磷燃烧,这种点燃方式的优点是(写一点)。
    2. (2) 图2中C点瓶内气压升高的原因是,CD段瓶内气压逐渐减小的原因是,导致DE段气压突然升高的实验操作是
    3. (3) 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其目的是,若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mL。
    4. (4) 实验后,铜丝及铜质燃烧匙均有表面变黑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
  • 24. 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 (1) 选择装置A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为了得到相对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填字母序号)。验证生成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2. (2) 选择装置B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注射器的作用是
  • 25. 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药品,氨水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利用氨水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B试管的水中滴几滴酚酞,没有变色,将盛有浓氨水的A试管通过导管与B相连,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变红。

    实验Ⅱ:将充满氨气(NH3)和氯化氢气体(HCl)的集气瓶扣在一起,迅速产生浓厚的白烟。

    1. (1) 实验Ⅰ中能验证分子的相关性质有哪些?(两点即可)
    2. (2) 实验Ⅰ中,若要缩短溶液变红所需的时间,你的方法是,应用的原理是
    3. (3) 某生认为实验Ⅱ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被小组同学否定了,理由是
    4. (4) 实验Ⅱ结束后,两个集气瓶紧紧地吸在一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