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1-05-13 浏览次数: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2分)
  • 1.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 . 滴加液体 C . 测圆柱体底面直径 D . 测液体体积
  • 2. 中学生小应做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大拇指指甲宽度为1.1毫米 B . 一只鞋底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 C .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分米 D . 让人感觉舒服的洗澡水水温接近90℃
  • 3. 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是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其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4. 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 B . 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 . 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 5.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 .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熔化 C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 .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 6. 西湖莼菜羹被列为杭州名菜。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色暗绿,夏季抽生茎开暗红色小花,能结果,内有卵形种子,果实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莼菜属于(    )
    A . 藻类植物 B . 被子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蕨类植物
  • 7. 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A . ①酵母菌、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 . ①变形虫、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 . ①扬子鳄、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 . ①草履虫、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 8.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花气袭人知骤暖”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一一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C .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9. 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 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 . 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部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 . 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 10. 钱塘四季美不胜收,钱塘绿道边的月见草绽放,蝴蝶轻舞,江海湿地还能看到戴胜等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图示生物①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B . 图示生物①和②的区别在于有无生命,②和③的区别在于有无脊柱 C .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 . 图示生物①②③的结构层次均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 11. 小应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 , 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 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 B . C . D .
  • 12.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②和④ B . 参照乙图可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的位置,乙图中⑤⑥⑦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C . 若要进一步观察丙图中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甲图中结构③,并微调① D .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 13.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 ①③⑤⑥ B . ②④⑥⑦ C . ①②③④⑥⑦ D . ①②③⑦
  • 14. 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肓”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制定计划 D . 表达交流
  • 15. 小应从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 . 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 B . A处比B处海拔高 C . E处是山脊 D . 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 16.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将黄豆和芝麻分别倒入量筒并反复摇晃

    总体积小于黄豆与芝麻的体积之和

    小分子间有间隙

    C

    点燃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凡是发光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璧出现小水珠

    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小应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 . 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C .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D . 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 18.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 . 汽化  升华 B . 液化  凝华 C . 凝固  凝华 D . 升华  熔化
  • 19. (2018七上·秀洲期中)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新的血细胞(如右图),该过程经历了细胞的(    )

    A . 生长 B . 分裂 C . 分化 D . 包括ABC
  • 20. 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小应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cm3时,它的质量为2g。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1. 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突遇渔船机械故障。某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营救。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 . 东北方向 B . 西北方向 C . 正南方向 D . 东南方向
  • 22.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 B . C . D .
  • 23. 下列各项测量,如果其它操作部正确,仅此一项操作有错,则结果与相应操作相符的是(    )
    A . 用皮尺测量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会使测量值偏大 B . 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如果视线俯视,会使测量值偏小 C .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会使测量值偏小 D . 质量测量中,未将指针偏左的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会使测量值偏大
  • 24.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与水混合 B . 铅柱粘合 C . 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D . 气体扩散
二、填空题(共32分)
  • 25.                 
    1. (1) 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铅笔的长度为cm。

    2. (2) 图乙为体温计和温度计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为℃,温度计的读数为℃。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根据性质制成的,体温计在使用上与温度计的不同之处有。(写出1条)

  • 26. 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1. (1) 如图甲,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④;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
    2. (2) 为减少地震灾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图乙所示。这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楼房。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
  • 27. 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 (1) 下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标号)。
    2. (2) 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3. (3) 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右上图),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4. (4) 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5. (5) 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方法是
  • 28. 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 (2) 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
    4. (4) 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5. (5)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9.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Q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 30. 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5×10-3cm2 , 铜的密度ρ=8.9g/cm3 , 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

    ②计算出这卷铜线的长度l。

    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g,铜线的长度l=cm。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 31. 科技节的趣味探究活动“测量牛奶的密度”,提供的器材如下:

    【实验器材】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值)、天平、胶头滴管、烧杯、密度为ρ1的铜块、细线和足量牛奶。

    小应思考后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③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细线栓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牛奶中,并标记下液面达到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④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倒入牛奶的总质量m2

    ⑤......;

    ⑥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3

    ⑦计算牛奶的密度。

    1. (1) 在步骤①中,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写出步骤⑤的操作
    3. (3) 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牛奶=(用相关的字母表示),小应据此实验方案测出的牛奶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 32. 小应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方案如下: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 (1) 实验用一小窝蚂蚁而非一只蚂蚁,目的是
    2. (2) 若出现的现象,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3. (3)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填序号)。

      ①设置对照组  ②求平均值  ③设置重复组  ④排除无关变量

  • 33. 小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 (1) 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2. (2)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选填“b”,“c”或“d”)。
    3. (3) 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大家都认为“方法二”比“方法一”更合理,理由是

  • 34. 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学习小组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从图甲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实验器材

    2. (2) 图乙是研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乙图中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种玻璃片,玻璃片内有不同形状的凹陷,可以滴加液体。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你选择哪种玻璃片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

  • 35. “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相关数据如表。

    编号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m)

    15°

    30°

    45°

    18cm×26cm

    打印纸

    6.5

    15.8

    15.0

    8.9

    18cm×13cm

    打印纸

    6.4

    15.8

    15.1

    8.8

    18cm×26cm

    旧报纸

    5.6

    14.2

    13.2

    7.6

    1. (1) 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
    2. (2)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应如何进一步设置实验?
    3. (3) 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下表。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s、s , 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

      纸飞机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发射角度

      18cm×13cm

      打印纸

      15°

      18cm×13cm

      旧报纸

      30°

      18cm×13cm

      旧报纸

      15°

  • 36. 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2. (2) 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 .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 . 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 . 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 . 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 . 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四、解答题(共10分)
  • 37. “乌鸦喝水”的战事大家很熟悉。
    1. (1) 乌鸦是常见的鸟类。小应观察了包括乌鸦在内的五种动物,设计制作了如下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去分辨,其中乌鸦对应的是。(填数字序号即可)

      ①R  ②S  ③P  ④Q  ⑤M

    2. (2) 一只容积为3×10-4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该石块不吸水)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6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求:石块的密度。
  • 38. 密度是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1. (1)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 其物理意义是
    2. (2) 医学上,头发密度是指头发覆盖区域内单位面积头发的数量。某科研人品为研究头发密度,选择76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志愿者,将头发覆盖区划分为顶部、枕部和左右两侧四个等面积的区域,分别在四个区域内随机取相同面积进行测量。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表一:不同年龄头发密度

      年龄段(岁)

      人数(人)

      头发密度(根/平方厘米)

      18~29

      24

      142~150

      30~39

      18

      136~145

      40~49

      17

      129~137

      50~60

      17

      125~132

      ①测量头发密度时用到的皮肤镜,其本质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皮肤色素性疾患的利器。小应认为皮肤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②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