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淄博)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 . 煤焦化制得煤焦油    D .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 2. (2018九上·龙湖期末)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 .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 . 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 . 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 3. (2018·重庆)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 横    B . C . 竖    D .
  • 4. (2016·三明) 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 . FeO B . Fe(OH)2 C . Fe3O4 D . FeSO4
  • 5. (2018·岳阳)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6. (2020·沂源模拟)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 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 . 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D . 守恒观: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 7. 含碳元素的物质间发生转化: 。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 . B . ①② C . ③. D . ①③
  • 8. (2018·桂平模拟) 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 . 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    B . 投药杀菌消毒 C . 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D . 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 9. (2018九上·苏州期末) 下列关于X, Y, Z, W四种元素相对应微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X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    B . Y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 Z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D . W化学性质稳定
  • 10. 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8H2 C2H4+4H2O+2H2 B . 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 . 该反应中氢气过量
  • 11. (2019九上·铜陵期末)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2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20

    20

    x

    A . 丙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 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 D . 甲物质含有乙和丁中的所有元素种类
  • 12. (2018九上·南海期末) 如下图的实验设计与其对应实验目相符的是(    )
    A . 只可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    B . 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哪个更高 C . 可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 13.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点燃

     B

     Fe(Cu)

     加硫酸铜溶液

     C

     NaCl(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D

     CaO(CaCO3

     加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可以表示(  )

    A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 固体中MnO2的质量 C . 生成O2的质量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 15.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氮气③尿素④可燃冰⑤石墨⑥金刚石

    1. (1) 可用于充填灯泡的是
    2. (2)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 (3) 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4. (4) 可用于干电池电极的是
三、简答题
  • 16. (2018九上·永定月考)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 (1) 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

      ②“11”指的是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2. (2) 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17. 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 (1) 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左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补全图中横线处相应微粒的图示

    2. (2)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下图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 18. (2018九上·南海期末) 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 (1) 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2) 活动2:用玻璃杯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 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 . 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 . 该方法能准确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蜡烛不会熄灭。
    3. (3) 活动3:把玻璃杯扣住高低两只燃烧的蜡烛,现象是(填序号)

      A.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B.高的蜡烛先熄灭       

      C.低的蜡烛先熄灭     

      D.蜡烛不会熄灭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19. 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浓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NaHCO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流程顺序或步骤,“↓”表示加入原料,“↑”表示生产出得产物,“  ”表示有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资料卡片)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

    2. (2) 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出一种即可)。
四、实验题
  • 2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 (1) 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
    2. (2) 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3. (3) 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 (4) 写出白磷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标号a的仪器名称;写出实验室用A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实验室用B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利用该反应制取的气体,收集装置应选(填序号,下同)。
    3. (3) 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如图(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装置。

五、推断题
  • 22. 如图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G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 (1) B的化学式是
    2. (2) 在C→E反应的一个用途为
    3.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G→F
六、科学探究题
  • 23.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 (1)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2. (2)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淀粉碘化钾试纸为

      猜想三成立

    3. (3)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4. (4) (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七、计算题
  • 24. (2018九上·南海期末) 西红柿是营养极为丰富的食物,它含有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效的营养素一番茄红素(C40H56).如图是某牌子番茄红素胶囊的说明,请回答:

    1. (1) 番茄红素含有种元素,各元素质量比为;每个番茄红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核;
    2. (2) 若某健康成年人正在通过食用该胶囊来补充番茄红素,则她每天服用的番茄红素质量为
  • 25. (2018九上·南海期末) 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9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并慢慢加入盐酸,测得反应过程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石灰石中所含杂质的质量是g
    2. (2) 通过计算求所用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以及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该结果精确到0.1g)
    3. (3) 当加入克盐酸时,反应恰好停止。
    4. (4) 根据以上数据画出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的关系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