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2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七下·安丘月考)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

    A . 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2. 在本期历史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请你判断下列注音,不正确的是(   )

    A . 隋炀(tàng)帝 B . 元昊(hào) C . 朱棣(dì) D . 赵匡胤(yìn)
  • 3. (2017七下·盐都月考)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加强了南北联系 C .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 结束了分裂局面
  • 4. (2018七下·莒县月考) 唐朝农民创制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  )
    A . 曲辕犁 B . 筒车 C . 水排 D . 翻车
  • 5. (2018九下·泰兴月考)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A . 废除宰相制度 B . 设立锦衣卫 C . 设立廷杖制度 D . 设立军机处
  • 6. 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具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 . 隋文帝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 7. (2016七下·河北期中) 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①在海外有“唐人街”

    ②“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 

    ③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

    ④“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8. (2016九上·泰兴期末) 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 9. (2017七下·靖江期中)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官宦专权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农民起义
  • 10. (2018·临沂)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2017七下·临淄期中)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下列有关隋唐繁荣与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②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③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文成公主人藏,密切了唐蕃联系  ⑤玄奘西行

    A . ②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①③④
  • 12. (2018七下·阳东期中)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郑和下西洋 D . 张骞出使西域
  • 13. 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

    A . 李春——赵州桥 B . 李白——“诗圣” C . 李冰——都江堰 D . 孟子——“仁政”治国
  • 14. (2017七下·长宁月考) 关于黄巢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 B . 曾经攻入了长安、建立政权 C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 . 主要原因是节度使势力膨胀
  • 15. (2018七下·晋江期中)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18七下·长春月考)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 . 755年 B . 763年 C . 907年 D . 916年
  • 17. (2018七下·徐州期中)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是(    )

    A . 大运河的开凿 B . 黄巢大起义 C . 统一南北币值 D . 炀帝的暴政
  • 18. (2017七下·厦门期末)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很感兴趣,他看到一组王朝更替顺序资料,请你帮助他判断一下其中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 . 隋—唐—宋—元—清—明 B . 隋—唐—元—宋—明—清 C . 隋—唐—宋—明—元—清 D . 隋—唐—宋—元—明—清
  • 19. (2018七下·无锡期中)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2018九下·苏州月考) 同学们平时都喜欢阅读、使用成语故事。下列这些成语故事,按其反映故事情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酒池肉林

    ②约法三章

    ③卧薪尝胆

    ④陈桥兵变

    ⑤房谋杜断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①②⑤③④ C . ③④⑤②① D . ③①④②⑤
二、<b >非选择题</b>
  • 21. (2018七下·徐州期中) 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1. (1) 请正确填写示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B:;C:

    2. (2) 观察示意图,其中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说一说你的理由。
    4. (4) 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大运河申遗的理由。(至少两条)
  • 22. (2017七下·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 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 (2)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 23. (2018七下·兴化期中) 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国家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1. (1) 根据材料一,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材料中的哪一段文字体现了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力?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3. (3) 材料中通判有哪些方面的职权?
    4. (4) 依据材料分析,宋初会不会出现问题二中的局面,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