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江苏泰兴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6-11-25 浏览次数:8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郡县制
  • 2.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秦国商鞅变法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 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 .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 . 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 .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4.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 5. 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 6.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18七下·苏州期中)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 秦隋宋 B . 秦隋元 C . 秦元明 D . 隋元明
  • 8. 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B .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C . 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D .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
  • 9. 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 . 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 .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C .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 . 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10.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 . 《独立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人权宣言》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1.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确立资产阶级立法典范的传奇历史人物是( )

    A . 亚历山大二世 B . 华盛顿 C . 林肯 D . 拿破仑
  • 12. 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得益于(     )

    A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 火车机车的发明 C . 瓦特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D . 电力的广泛运用
  • 13. 1861年,伊凡获得人身自由,同时他交纳了一定的赎金得到了一块“份地”。由此推断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日本明治维新 B .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英国工业革命
  • 14.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

    A . 废藩置县的成果 B . 文明开化的影响 C . 殖产兴业的成效 D . 对外扩张的结果
  • 15. 亨利·福特至今仍被美国公众奉为“最伟大的企业家”。20世纪初,他的一项创举成为20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这项创举是指(     )

    A . 工厂中采用蒸汽动力 B . 建立工厂和工厂制度 C . 成功研制第一辆汽车 D . 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 . 新经济政策
  • 17. 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战役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18. (2016九下·临川期中)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 )

    A . 美苏“冷战” B .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 . 南北战争 D . 欧盟的形成
  • 19. 当今世界,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组织是(     )

    A . 联合国 B . 北约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亚太经合组织
二、材料题
  • 20.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 (1) 材料一中图一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武帝施主父之策”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朱元璋是如何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材料四所述史实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 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 2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

    材料五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1. (1) 据汉代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图中的C所代表的地区?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经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4. (4) 材料四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根据材料五,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在 18 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一批知识界精英表现出对理性力量的最大信任。……他们对现存制度,特别是 对教会的抨击是及其大胆的,他们为思想解放而斗争。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1. (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 “大放异彩”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核心思想。

    4. (4) 写出材料四所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受这一运动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洲大陆和美洲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请各列举一例。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法令,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 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体现了苏俄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2. (2) 材料二中的“法令”指的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3) 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4. (4) 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写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为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的组织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