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辽东,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全程4000多公里,仅仅用了50天,出动军队100多万人,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由此可见,永济渠的开凿意在( )
    A . 实现南粮北调稳固统治 B . 为迁都涿郡创造条件 C . 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 D . 提高大运河通航能力
  • 1. 战国末期,秦国的《金布律》规定,出售的商品应当分别系上标签标明价格,市肆中的商贾对“钱”和“布”两种货币同等对待,不得“择行钱、布”。官方直接经营的集市,主要出售各种高档手工艺品和盐、铜、铁以及皮革等物品,由官方委派“工室”对官商和私商进行监督管理。据此可知,当时的秦国( )
    A . 贯彻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 . 注重规范商业经营秩序 C . 继续发展工商食官制度 D . 着眼于推动日用品贸易
  • 1.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台州市发现沙埠窑址群遗址.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沙埠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窑场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共发掘考古出土遗物20多吨

    民间制瓷业竞争激烈

    B

    大部分窑炉斜长70米左右,由窑前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室、窑门、排烟室及窑床两侧的柱础石、护墙等部位构成

    制瓷技术分工日益细密

    C

    产品面貌和窑业技术与同时期的越窑相似,流行内腹单面粗刻划花,纹样类型为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等;装烧工艺主要为垫圈垫烧、匣钵装烧

    沙埠窑烧制技术影响越窑

    D

    沙埠窑址群遗址出土的瓷器有碗、盘、盆、执壶、炉、枕、多管器、盏、盏托、瓶、盒等

    该窑址群瓷器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A . A B . B C . C D . D
  • 1. 徐光启指出,对待西学“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但又认为“会通西学”“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康熙是“西学东源”说的滥觞者,其逻辑起点是“中学优胜论”,这成为中国士人观察西学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上述对西学的认识( )
    A . 为中体西用埋下了伏笔 B . 开阔了士人群体的视野 C . 增强了民族自尊与自信 D . 加快了传统文化的瓦解
  • 1. 鄂豫皖苏区在“县苏维埃以下,皆有文化委员会之设”,对教育“推行甚力”“各地皆编印有平民教育之小册子,以教授农村人民以共产党的常识,如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反国民党等题目”。这( )
    A . 推动了苏区教育体系化 B . 增强了人民的政治认同感 C . 彻底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D . 加强了对民众的抗战动员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

    《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

    《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 (1) 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两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 1. 下表为中共广东区委建立的相关组织。据此可知,中共广东区委( )

    时间

    机关

    1924年

    建立第一个军事机构——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开创了在革命团体和军事组织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先河

    1924年

    成立第一个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5年

    设立了党内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

    1927年

    建立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

    A . 发挥了革命探路者的作用 B . 注重对军事领导权力的掌控 C . 有意塑造红色首都的形象 D . 开始认识到工农群众的作用
  • 1. 下图是版画家黄山定1940年绘制的版画《代耕队帮助抗属春耕》,代耕队的成员主要是乡村政府组织的村民。这一版画反映的内容(    )

    A . 利于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B . 确保了根据地的物资供应 C . 粉碎了日寇经济封锁企图 D . 彰显了敌后军民团结互助
  • 1. 1951年,苏北姜堰小学学生写信倡议全国小朋友节约糖果费;农业劳动模范王洛合自愿捐献小米5000斤;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汉口举行两场义演,将得款1亿元(旧币)全部捐献,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这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    )
    A . 捍卫了朝鲜领土主权的完整 B .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C .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D . 促进了“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
  • 1. 下表是《诗经·国风》中的一些诗句。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

    诗句

    出处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葬。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七月》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姮兮?

    《伐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硕鼠》

    A . 农民的负担沉重 B . 赋税的征收状况 C . 政府的基层治理 D . 户籍的严密规范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