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入少量的碘颗粒(也称“碘锤”),将“碘锤”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可观察到碘颗粒减少,同时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碘的这种物态变化叫,需要热;为避免碘先熔化后汽化,须控制加热的温度(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碘的熔点。

  • 1. 2024年春运期间,一轮接一轮的寒潮席卷全国,各地纷纷下起了冻雨,致使交通受到了巨大影响。冻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出现了逆温层,致使水汽在下落过程中形成了过冷水(温度低于凝固点但因缺少凝结核而未凝固的液态水),过冷水落在冰冷的物体表面会立刻结冰,路面结冰就会导致摩擦力大大减小,出现人走路滑倒、汽车轮胎打滑的现象,从而造成交通影响。

    2024年春天来临,地处沿海地区的揭阳又迎来了令人苦恼的“回南天”。这是因为进入2、3月份后,逐渐有从海面吹来的暖湿气流,但由于有一轮接一轮的冷空气补充,南方的天气就进入了几天冷几天暖的“淬火模式”,冷空气的作用是使得墙壁、地面温度较低,暖湿气流到来时,遇到墙壁地板就会凝结成一片片的水雾。

    (1)过冷水落在地面结冰后,路面摩擦力减小是因为,这时候行驶在路面上的汽车惯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回南天墙壁上水雾的形成是一种(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小明家为了防止家里返潮选择了紧闭门窗,将水汽挡在室外,并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但他仍观察到了玻璃窗上有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

    (3)与此同时,寒冷的北方人们纷纷玩起了“泼水成冰”,将一定温度的水,泼向极寒的空中,视觉效果震撼,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泼水成冰的条件,小明在寒冷的室外(零下36℃)做了三次实验:

    实验一:把一杯10℃的水泼向天空,水在半空没有结冰,也没有惊艳的视觉效果。

    实验二:把40℃的水泼向空中,此时出现一些水汽,但是没那种惊艳的“泼水成冰”效果。

    实验三:使用95℃的热水泼向空中,奇迹出现了,热水划成弧线,形成完美的“泼水成冰”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泼出去的水最终形成的“冰”是一种(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频空调

    空调作为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如题1图甲所示,空调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压缩机将气态“冷媒”物质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节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高忽低。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不但电能消耗少,而且室温波动小,大大提高舒适度。

    例如,某品牌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在教室内测试时的功率—开机时间图象如题1图乙和图丙。变频空调先通过大功率P1将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后,改变自己压缩机的频率,将功率降至P2;普通空调开机后,通过固定功率P'吹冷风,再反复运行或停止运行,以实现制冷。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

    (2)题1图乙所示某品牌变频空调工作1h消耗的电能是kW·h;

    (3)若定频空调开机时间1h,消耗电能0.6kW·h,“开”、“停”过程中能量损耗不计,根据题1图丙分析,定频空调功率P'是kW;

    (4)为了根据室内温度控制空调通断,小珠利用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热敏电阻R1、定值电阻R0=60Ω,设计并制作了如题2图甲所示自动控制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V,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当气温升至30℃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为I0 , 衔铁会被吸下,接通R0和空调线路,此时R1、R0的连接方式是(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室温降低至a℃(a<30)以下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小于I0 , 弹簧拉动衔铁切断R0和空调线路。已知室内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题2图乙所示,60min 时间内,电阻R0消耗的电能是J。

    温度

    24

    26

    28

    30

    32

    34

    R1阻值/Ω

    40

    30

    26

    20

    18

    15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冻豆腐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美食,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在0℃~4℃之间却具有反膨胀特性——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温度再降低,冰的体积几乎不再变化,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排大了,等到冰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如图1所示),此时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

    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能破坏人体的脂肪,如能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达到减肥的目的。

    (1)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2)冻豆腐从冷冻室里取出时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向的(选填“上飘”或“下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减肥

    B.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

    C.罐装的饮料(可看作水)在4℃时存放最不安全,有胀破的危险

    D.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4)将豆腐切成方块(图2)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正确的是;(选填图2“A”、“B”、“C”、“D”)

    (5)10℃的水在降温至-10℃的过程中,体积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 1.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50kg B . 一个口罩受到的重力大约为3N C .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D . 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1000g
  • 1. 如图甲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假设所用酒精灯供热情况完全一致。

    (1)实验前,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先向烧杯中注入温度较的水;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

    (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乙图可知,使水沸腾,小明所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原因有哪些:(填字母序号)

    A.小明所用水的初温比小红的高

    B.小明所用水的体积比小红的大

    C.小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红的小

    (3)在实验第7min时,发现其中一装置内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情景如图丙所示,该装置是属于同学的;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4)水烧开后,小明发现烧杯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又加了适量水,保持加热条件不变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图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 1. “页岩气”是指附存于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甲烷的含量为80%~99.9%,是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我国“页岩气”可采储量大,正在大力发展开采技术。“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一般无需排水,生产周期长,一般为30年~50年,勘探开发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 , 甲烷的热值取]

    (1)“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日常生活中常对天然气采用的方式液化成液态后储存在罐中;

    (2)运输天然气的罐车常常连接一根铁链接地,这样可以将运输过程因摩擦起电而使罐体带上的正电中和掉,防止火灾发生。摩擦起电过程中罐体是(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中和过程中,其电流方向是(选填“罐体到大地”或“大地到罐体”);

    (3)若“页岩气”中甲烷占 , 则的“页岩气”中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至多可以将质量为温度为的水加热至沸腾。

  • 1. 为了测量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然后用量筒测得金属块的体积为5cm3 , 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 若将该金属块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如题图1所示,物体水平向右运动的距离s为cm;如题图2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如题图3所示,电能表读数为kW·h。

  • 1. 小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过程中,某一场景如题图所示,她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记录物体的质量。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