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匹配广告】小语为外婆家的面馆拟了广告词,上联“人生似面细嚼慢咽条条顺”,下列哪项可与之对仗成为下联(   )
    A . 童叟无欺诚心实意人人夸 B . 宾至如归嘘寒问暖顿顿香 C . 世事如棋远瞩高瞻路路通 D . 富贵浮云想方设法天天乐
  • 1. 班级开展“关注身边小人物”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

    ——选自“美团点评研究院”,有删减

    【材料二】

    6月13日,浙江杭州西兴大桥上,一名年轻女子跳桥轻生,外卖小哥彭清林从约12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把女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彭清林跳江救人的视频被路人用手机拍下发到网上,被全网关注。昨天,杭州警方在病房内为彭清林颁发了一等治安荣誉奖章;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彭清林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及奖金3万元。同时,彭清林还获得了所在平台的5万元奖励,以及免费上大学名额。

    (选自京报网,有删减)

    【材料三】

    诗人王计兵的另一个身份是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达15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了15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更多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王计兵在奔波的缝隙中写诗,如同来自民间的行吟诗人。2023年,54岁的他出版了诗集《赶时间的人》,其中有些诗出版前就在网上流传,曾有单篇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

    (选自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有删改)

    【材料四】

    劳动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长江两岸绿意盎然,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上海张江活力四射……还有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第二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国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这些都是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的成果,人民创造了美好生活,成为支撑中国的脊梁。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1. (1) 请根据【材料一】的数字信息,概括出三条关于外卖骑手的关键结论。
    2. (2) 有三位网友在美团点评研究院网页下跟帖。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网友“渔夫17”的观点补充理由。

    3. (3) 上大学的表哥计划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请结合以上相关信息和生活常识写一段话推荐他做外卖小哥。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120字左右。
  • 1. 活动一 封面设计

    平凡世界中的小人物,亦可成为大英雄。同学们从语文课本和名著中选择本次期刊的“封面人物”,搜集了相应图片和一些文字,并撰写了宣传语。

    封面外观A:

    宣传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阅老山界红军战士露宿qiào①____壁,也能hān②____然入梦。小人物也有令人敬佩的大品格。

    封面外观B:

    宣传语:“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祖国人们不吃雪。”虽不是每一名志愿军战士都家yù③____户晓,但小人物也有最朴素而又热忱的爱国情。

    封面外观C:

    宣传语:《木兰诗》中写道:“④____,⑤____。”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身姿矫健,巾帼不让须眉。小人物的家国情最能感人肺腑。

    封面外观D:

    宣传语: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待它,并且爱它。”祥子老实善良,努力拉车。小人物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努力经营人生。

    1. (1) 根据积累,完成封面外观图中①—⑤的填空。

      qiào

      hān然入梦

      家yù户晓

      《木兰诗》:

    2. (2) 小语认为D图中以祥子为封面人物配上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作为宣传语不合适。你认为呢?请结合《骆驼祥子》的情节内容说明理由。
    3. (3) 请你参考示例,从B、C、D三种封面设计中选择最适合本期“小人物”期刊的封面人物,结合课文或名著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示例:我选择A。红军战士风餐露宿,历尽辛苦翻越老山界,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能够鼓舞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不轻言放弃,因此我认为将A作为封面人物最合适。

  • 1. 活动四  读生命之书;读书小组打算拍“跳火节”的小视频,请阅读文章参与筹划过程。

    迎春之跳

    崔子美

    ①梁峁奔涌的陕北大地,祖辈延续着独特的跳火节,方言里称之为“燎干”。此时,春神刚刚从元宵节的锣鼓声中苏醒,呈现了水走冰上、河柳生色的朗润之象。

    ②民谣说“正月二十三,荞面油搅团”。【甲】跳火节这天的吃食是有讲究的,而且吃法如筵席般排场,满桌子摞上了葱花花、油碗碗、蒜泥泥、香沫沫、酱汤汤、碎菜菜、以及嫩香韭、青芫荽、赤辣椒、萝卜块、白蔓菁、豆角条等等,色泽诱眼,气味挠心,仿佛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绽放。

    ③下午,各家各户忙着“炒干”,一阵又一阵的哔哔啵啵,锅灶上炒燕麦和炒芝麻的焦香味儿就一团一团地漾出来。【乙】铲半碗炒熟的燕麦芝麻,掺上稀米汤,撒几撮盐面面,浇几道黄芥油,用筷子搅搅,忽溜溜地往嘴里吃,那个味美,直能把肠子香遍、头发梢梢香软;那快颐的咬嚼之声,仿佛雨点子打在干燥的黄土上,往心里洇开一层层的甘霖。

    ④傍晚之前,长者已经从山里砍回了一些枯枝朽木,或是在阳坡上搂回几抱干蒿。大门外放一堆,供神跳;院子里放一堆,给人跳;当幽蓝的天空渗出晶晶星斗,大地浮起夜色,村庄里就荡开了此起彼伏的人言吵闹。

    ⑤“跳火了——跳火了——”孩子们兴奋而稚嫩的声音,在夜空里唢呐般地亢亮。不知谁家,急不可待地点燃了火堆,轰地一下,映亮了半道沟;又一家也烧起篝火,照亮了对面山;各家各户渐次燃火,村庄上下,火光遍地,交相辉映。梁峁清晰了、大路亮堂了、窑院火红了、笑脸甜馨了……

    ⑥总记得童年时的情景。火堆点燃之前,母亲先向柴堆撒些盐、撒些豆、撒些米,然后将使用了一年的锅刷刷、洗碗布投入其中。引燃的火苗顺着人愿呼啦啦地往上跑,继而烈焰升腾,窜上几米高,院子一片明亮。

    ⑦面对高高的焰头,大人最先带头,朝火堆紧跑,剪腿而跃,霎时身影被火焰吞没,眨眼间又从火光中飞掠回来。哥哥姐姐们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上前,怪异的跳火姿势总会惹得家人大笑。轮到我跳火的时候,火焰仅有一尺来高,蹦过的刹那,感到火堆灼烤和热浪扑脸。随着长大,心也变大,会冲向更高的火焰,跳跃更大的火堆,不断收获克服困难和跨越坎坷的自信。虽然,童少时发生过落入火堆、烧伤腿脚的事故,但不会就此退避,因为跳火节给陕北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勇敢的种子,一直在生命的行程里翠绿。

    ⑧家里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也要参与跳火的,被儿孙们从窑里扶出来,簇拥到火堆边,慢慢跷腿而过,也就算是燎去病疚和灾难,赢得了一年吉祥。这时候,要举行跳火节最神圣的仪式:家里十多口人,面向火堆,围成一个圈,相互手挽着手,紧紧地挽着、坚定地挽着,跟着母亲一起吟唱:

    ⑨燎干了、燎干净,一年四季没病了;人人都在火上跳,能把百病燎去了;来年风调又雨顺,四季平安丰收了;我们家人都燎了,安康幸福没烦恼……

    ⑩后来,我到城市工作,怀着特殊的感情,带着孩子专门回老家过跳火节。白天美食,夜里热闹。全家人围着火堆歌吟之后,白发苍苍的母亲紧紧握住我的手和我的孩子的手,特地走到火堆前,呢喃着为我的小家和孩子祈祷平安、顺利、幸福……火堆将熄,父亲用铁锨把灰烬铲出大门,扬向四面八方,一边扬撒,一边说:送脏哩、送瘟哩、送病哩,儿子孙子都吉祥……

    ⑪城镇化建设的快马加鞭,不少农民兄弟得以入城而居,传统的民俗也随之在城市生根开花。现在,每至跳火节,各个小区就呈现出一种新奇的热闹。从窗户望下去,楼下火焰闪闪,人影幢幢。人们形成细长的椭圆,进行有节奏的跳火。而沉寂了一个春节的广场舞大妈们,用音箱播放着信天游旋律,在旁边整齐地舞蹈。乡土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和谐交融,民俗文化就此伸展蔓延。

    ⑫在我看来,跳火节是陕北人生命的蝶变,从过年的佳肴和舒适所构成的慵懒中破茧而出,自觉地扑向春天,追寻生活的精彩。

    ⑬而且,我深信不疑,陕北的男儿和女子,一定从跳火节里获得过了勇气和力量,带着祛病免灾的精神自信,饱满地直面生活,以致形成了大气、豪放、淳厚、果敢的群体性格,纵使贫贱也能顶天立地,永远不输于权贵和淫威,以鲜明的品格被天南地北的人所称赞。所以,才会出现揭竿而起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也才有了红色陕北时期广大老百姓的深明大义和前赴后继。

    ⑭星亮亮,火红红。陕北人以跳火节的迎春之跃,抖擞起精神,开始了不负光阴的新生活。

    (选文有删节)

    1. (1) 【规划流程镜头】

      跳火节

      节点

      画面内容

      画面解说

      傍晚前

      镜头一

      人们准备枯枝堆放在大门院落

      (阐释跳火节意义)通过跳火,陕北人民期盼着

      点燃前

      镜头二

      点燃后

      镜头三

      老少一起跳过或跷腿过火堆

      镜头四

    2. (2) 【参与焦点讨论】

      白日里准备吃食的活动跟跳火节关联不大,我觉得可以不拍摄。

      我赞同/我不赞同。

      如果要拍摄,旁白部分我建议可以用上崔子美(作者)的句子,既饱含情味,又充满我们陕北的地方特色。

      确实如此。比如这一句([甲][乙]任选一句赏析),

    3. (3) 【设计立意表现】

      拍摄团队旨在表现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民俗的意义和价值。请仿照示例,从镜头、旁白两个角度设计拍摄思路。

      示例:我会设计跳火节从农村中慢慢转换到城市的镜头,画面里生活条件、环境变了,节日的仪式感与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没有变。配以旁白:跳火节也在不断地与时代融合,表现出了生命活力,因为它代表的是陕北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 1. 【拟写开场白】

    【开场白】

    在这春暖花开、草长yīng□飞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追根源,古人发明甲骨文字后,就出现了书籍的芽;沧海桑田,而今已从纸质书籍发展到了电子阅读。书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伴侣,xié□带一本好书走遍天涯海角,可以使我们品味tián□静岁月,感怀美丽人生!

    同学们,我们在世界读书日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广泛阅读 , 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愿阅读成为你我的终身信仰,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

    1. (1) 根据拼音,在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草长yīng飞 ②xié带 ③tián静岁月

    2.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追根(A.sù    B.shuò)

      (A.míng    B.méng)

    3. (3) 画线句存在结构不完整的语病,请你加以修改。
    4. (4) 同学们收集了多幅读书活动的海报,将选择一幅用以张贴。请你完成这一任务,并陈述理由。

      提示:简介画面,陈述理由。

      A. B. C.

      我选择 , 理由:

    5. (5) 下面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班级组建多个读书小组,分享读书心得。小文性格内向,成绩一般,不想参与小组内的读书分享活动。作为组长,你想劝他积极参与其中,你应该对他说:____。

  • 1. 【第三站】看春晚了解非遗文化;龙年春晚,非遗文化节目《年锦》深得观众之心,请你参加汉服社团相关活动。

    【活动一 认识汉服结构】

    8. 汉服社团新到了一件汉服,请你参与讨论,完成任务。

    社长:“岂曰无衣,与子同páo①!”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来到汉服社。你们知道这件汉服的构造吗?

    你:当然,A部位在胸前,因此称为衣jīn②,B部位让我联想到了诗句——青青子jīn③

    社员:厉害!你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特点了吗?

    你:我发现它们在造字、部首方面都有共同点:④

    社长:前日,一家汉服定制店向我社求助对联,店主已拟好上联“一针一线华夏衣冠增秀色”,我们已拟好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

    A.我裁我衣裁遍古今天下衣 B.一图一纹上国衣冠加福祉

    C.一衫一帔九州儿女添风姿

    你:我选择⑤

  • 1. 【活动二 挑选汉服纹样】

    请你参考示例,结合已学过的古诗文,从以下纹样中挑选一个合适的《年锦》纹样绣在这件汉服上,送给即将分别的同窗好友,并阐述理由。

    链接资料:纹样是古人刻画在服装、器皿等物品上用来寄寓祝福和心愿祈福的图案。

    示例:我选梅花纹,《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赞美梅花不惧严寒、坚强高洁,我想以此鼓励好友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坚强高洁、坚持自我,不断提升自我。

    《年锦》纹样:①鸿雁纹 ②莲花纹 ③松柏纹

  • 1. 【活动三 了解汉服发展】马面裙、齐胸襦裙……穿汉服成为近年来大众着装的新风潮。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获取汉服信息的渠道(多选)

    (以上数据来源于艾媒数据中心网络信息)

    材料二:

    #春节期间曹县卖了3亿的马面裙依然供不应求#

    ____

    首先汉服市场火热的背后是文化内驱力,根源是文化的自信自觉和政策引导。其次能够火热,除了春晚着装示范、明星效应、短视频传播等外部带动因素外,好看好穿是不少消费者选择马面裙的首要原因。马面裙体现了汉服的包容性,不挑身材与场合。同时它本身更加接近现代日常生活,也具有更好的可穿性和更广的传播性。

    材料三:

    ①“新中式”服装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有网友吐槽到手的服装“细节有bug”,并没有想象中称心如意。还有网友高价买到的衣服,货不对板、剪裁糟糕,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热情。

    ②时装的风靡需要持续植入新元素、注入新血液。一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源源不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年轻人的需求,选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艺、运用新技术,比如除了宋锦外,还可运用云锦、蜀锦、傣锦等织造技艺,或从故宫、敦煌壁画中提取色彩元素等等,不断提高服装的时尚感和实用性,让其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整理自:浙江宣传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材料四:

    ①汉服设计师许锴说:“汉服上金丝银线勾勒而成的刺绣也进一步推动提花工艺方面升级,例如我们合作的一个加工厂,以前只能代工普通服装,现在能接一些海外时装订单。汉服发展带动了一批服装加工厂的转型升级。”

    ②“西塘鱼里”妆造工作室创始人张兴宇说:“汉服消费兴起,汉服妆造师成为青年就业新选择。汉服搭配特定妆造才会更精美,催生了‘汝娘’‘筛娘’等新职业,部分汉服妆造师的跟妆费是普通化妆师的两三倍。除了妆造师,摄像摄影、搭配师等收入也很乐观。”

    ③河北工业大学“溪云汉服社”指导教师赵淑华认为,汉服的流行不仅推动学术领域对中国古代服装史的深度研究,也会吸引大众爱好者走进博物馆,让更多与汉服相关的历史文物活起来。

    ④赵淑华说:“各地学校纷纷举办汉服主题节礼活动和体验,将汉服活动日常化,少年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在他们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会让他们对民族有认同感,对国家有自豪感。”

    (来源:半月谈网)

    1. (1) 请你根据材料二受访者的回答,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2. (2) 汉服店想要提高汉服销量,请你根据材料一、三,从“推广途径”和“服装创新”角度提出两点建议。
    3. (3) 请你结合材料四及自身经验,以汉服社名义撰写150字左右的倡议书(只写正文)给政府办公室,建议开展“汉服文化节”。提示:可从背景原因、目的、具体内容等角度书写。
    4. (4) 创业伙伴往往有着相同或互补的品质和能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要招募汉服创业伙伴,请你从以下人物中推荐一位成为他的创业伙伴,并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

      A.《创业史》梁生宝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C.《水浒传》宋江

  • 1.  班级开展以爱国诗人陆游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甲】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②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丙】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鳞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吴)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挺子曦僭越 , 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陆游传》,有删改)

    注释:①荫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选官制度;②指锁厅试,借指科举考试;③敕令所删定官:官职名;④辟:征召;⑤莫谁何:不敢过问;⑥僭越:超越本分行事;⑦给事中:官职名。

    1. (1) 研读陆游的【甲】【乙】诗,完成下面题目。

      ①【乙】诗语言质朴,融写景、于一体,其中颔联介绍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

      ②请仿照赏析【甲】诗中“愁”的示例,对【乙】诗中的“笑”加以赏析。

      示例:【甲】诗通过写梅花处境的悲凉来表达词人无人欣赏、壮志难酬的愁苦。

    2. (2) 借助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原文词句

      关联的方法

      解释

      挺子曦僭越

      课内迁移法: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A

      秦桧孙埙居其次

      查阅字典法:①到,去,往;②舒服;③刚巧;④旧称女子出嫁

      B(写序号)

      屡以误杀人

      成语推测法:①改自新;②文饰非;③闻则喜

      C

    3. (3) 请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4. (4) 小语想把【丙】文改编为话剧,请仿照示例,为下面这句话设计舞台说明,并说明设计理由。(可从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和情绪等方面设计)

      原文: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示例戏剧《屈原》的舞台说明及理由

      原文屈原: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舞台说明: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两手时而同时举出,时而拳曲于胸前

      设计理由:通过“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的神态描写及手的动作设计,表现出屈原

      在深受迫害被囚禁时对卖国贼的轻视不满以及内心极其愤怒痛苦的情感。

    5. (5) 请从下列诗文中选择一句来概括陆游的一生,并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阐述你的理解。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 阅读宣传语,走近中国色,完成下面小题。

    ⑴中国色,蕴藏着古老东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松花”“柘黄”“薄柿”“落栗”“鸦青”,“竹月”“夕岚”“海天霞”,“酡颜”“梅染”“百草霜”,“桃夭”“盈盈”“凝夜紫”,“东方既白”“雨过天青”“天水碧”,……中国色,是文人笔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娟秀,是画家纸上“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清yǎ① , 是农人眼中“小麦覆陇黄”的热烈……中国色,是màn②妙的,是精致的,是丰ráo③的。

    ⑵数百种中国色和24节气、72物hòu④ , 诠释了中国人与天地自然的亲密关系。

    1. (1) 根据拼音与语境填写合适的汉字。

       ② ③ ④

    2. (2) 以宣传语中的色彩名为例,探究中国传统色彩的命名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