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各题。

    热播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迎来了网友们的强势围观后,九年级同学举办“文物归乡路”资料搜集分享活动。

    【材料一】

    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

    《逃出大英博物馆》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虽然剧情不长,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却掀起网络热议。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一个柜子(屋子)可以住两个人?因为大英博物馆从未善待瑰宝,很多文物在陈展时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为什么小玉壶向记者郑重强调自己是“盏”?因为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也正如短片所影射的,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并不能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偷盗、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的命运。

    再放眼全世界,在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还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据统计,仅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选自《北京日报》评论员关末)

    【材料二】

    天龙山佛首:百年颠沛,含笑而归

    天龙山石窟造像高雅柔和、雄健优美、飘逸多姿,世称“天龙山样式”,是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百年前,天龙山遭人觊觎,遭到中国石窟寺史上最为惨烈的劫掠。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了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了天龙山流失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的踪迹。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7月24日,流离九十八载,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带着千年不变的微笑,终于回家。这微笑,是对劫难的蔑视,更是对祖国繁荣的祝福。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观察、荧光照相等科技手段,对佛首和第8窟佛身进行了系统的科技分析,尝试对佛首原貌以及来源进行了复原和追踪。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的悠久历史。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归途,一路见证中华民族从屈辱颠沛到富强兴盛。

    资料夹

    2019年7月13日,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由美籍华人王纯杰夫妇护送回国,并捐赠给山西博物院。

    2019年8月23日,中国政府成功将流失日本的八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回国。

    2019年11月13日,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鼎先生将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23年10月25日,澳大利亚向我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

    2024年1月28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

    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

    【材料三】

    1. (1) 小深和小圳同学就收集的资料展开了讨论,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深: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后,“文物回归”在同学中引发了极大的共鸣。

      小圳:我们的组员也有以下感想,可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A:“玉出选”这一情节与国人内心深处对国家文物的情感深深相应,打动人心。

      B: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不适合使用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科技分析。

      C: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

      D:“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少年只有奋斗进取,才能守护华夏神州。

      小深: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雾翔曾经这样说:“文物在原生地保护,才最有尊严,否则没有家,也没有根。”只有文物回家了,才谈得上文物保护。由材料二得知,文物“回家”的途径有、我国政府追索、等。

    2. (2) 参考【材料三】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图表信息并得出你的结论。
    3. (3) 我国的文物流失让人心生沉重,请你对现有文物的保护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