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息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下

    张秀云

    ①一直以来,我对这座山无限向往。横枕长江酌北固山;让辛弃疾怅恨交加留下千古名篇的北固山,会是怎般雄伟的模样,是如何的嵯峨险峻高耸入云?我期待有那么一天,我能亲临镇江,登上北国山峰顶,踩着词人的足迹,一筧历史苍茫,江涛滚滚。

    ②初秋的阳光下,镇江的高楼、街道和草木都笼罩在一片刺骨的白光里;我们在一辆大巴车上,听当地的作协主席介绍北固山。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朗诵起辛弃疾的这两阕词来,慷慨激昂神采飞扬,仿佛也如词人一般,正于高山之巔俯瞰神州,正在试團“看试手,补天裂”。下车了,走一小段路,拐个弯,前面是一片浩渺江水,这,就是长江了。北固山呢?他指着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喏,这就是!”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心目中雄伟似辛弃疾的北因山,竟是如此一个小丘?真的很矮小很不起眼,高不过五十多米,据说长也只是二百米左右,与黄山、华山武当山那些我攀登过的名山相比,它真不过只是一个小丘啊!站在山下,下巴略举,山顶就尽收眼底,山顶葱绿的树木就尽收眼底。好在,早已经过了以貌度人的年龄,转瞬我就接受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因山堆砌的是历史,厚重的是历史,并非寻常的山石;曾经让辛弃疾感慨万千的,也非山石,而是无处寻觅的孙仲谋,是消失在斜阳草树里的刘寄奴,是一段段历史的风烟历史的故事。

    ③当年,孙权就是站在这个小山丘上,看他的将领训练他的东吴水师。他一步步徘徊在山头,与谋士们谈兵论道,思考兴国大计,山上的石头听过他拍案而起的愤怒,听过他失利后沉重的叹息,见证过他与刘备商讨的破曹大计,孙刘联合。赤壁好一场大战啊,烧得曹军喊爹哭娘,江中浮尸无数。十九岁就执掌军政大权的孙权,这个统率千军雄踞江东英姿勃发的青年,就是辛弃疾眼中的榜样,就连向来目中无人的曹操都仰天叹息一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裕,那个小名寄奴的在北固山下土生土长的贫困青年,当年也率领万千军马,平内乱,取蛮夷,收复中原,成就常年少万兜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们都建立了多么大的功业,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快意,算得上圆满。

    ④词人站在北团山上北固楼头,举目眺望,辽阔的江水正滔滔东流,时光之水正滔滔东流,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早已经无处寻觅,可是,他们建立的丰功伟业却长存史册,长存人们心中。而我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何时才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呢?

    ⑤一阙《南乡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息。

    ⑥一阙《永遇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息。

    ⑦已经六十五岁的辛弃疾,立在北固山头,怀古思今,胸中无限忧愤怅惘,此时,离他孤军深入敌营捉拿叛贼,已经四十三年,这个当年被宋室皇帝赞美不选的“少年英雄”,已被冷落了四十三年,不能秣马厉兵上前线,二块好钢理没于尘土中,眼看着再没有翻身之机。江山如此多娇,可惜功业未成,廉颇将老,英雄已是暮年了。

    ⑧可是,男儿到死心如铁,四十三年皇被频繁调任频繁弹劾甚至不得不几度退隐乡间的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直到死,他收复中原的志向,都还是尖锐和雪亮的。三年后,金兵加紧进攻,危急之中,宋宁宗赵扩想到了骁勇善战的辛弃疾,欲起用他率兵杀敌,但此时,他已经卧在榻上,病入膏肓了,诏书宣读的任命,不知他听懂了没,只是弥留之际,他仍口中念念有词:“杀贼…….杀贼……消息传到朝廷,赵扩潸然泪下。

    ⑨一切都晚了。

    ⑩北固山头,辛弃疾感慨着古人,北固山下,我感慨着辛弃疾。历史在一代二代人的感慨中层层堆积,伟岸了北固山。梁武帝萧衍昔年登临时,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字,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座山的厚重,这个称谓,北园山担得起。这个秋阳热烈的正午,长江边上,我在北固山脚下徘徊着,踟蹰着,五十多米的山头,终究没有去攀登,它,太雄伟,”也太沉重了……

    (有修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写作者对北固山无限向往,在他的想象中,辛弃疾留下名篇的北固山是雄伟高峻的。 B . 第②段强调北固山“真的很矮小很不起眼”,意在表现作者来北固山游览的失望不满之情。 C . 第⑦段“廉颇将老,英雄已是暮年了”化用了“廉颇老矣”句;表达对英雄失路的悲慨。 D . 第⑩段写梁武帝登临北固山时题写“天下第一江卤”,表达了作者对北固山厚重感的认可。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站在山下,下巴略举,山顶就尽收眼底”一句,从正面突出了北固山的矮小。 B . ⑤⑥两段使用重章复沓的手法,使辛弃疾痛苦沉重的叹息声,回荡在读者耳边。 C . 第⑦段“终究没有去攀登”照应题目“北固山下”,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D . 文章结尾用省略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3. (3) 请从“形散”“神聚”角度为《北股山下》写一则小评论,要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4. (4) 文章题目是“北固山下”,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讲述辛弃疾、孙权和刘裕的历史故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