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剧作《中国孤儿》的创作依据是元朝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7世纪,而伏尔泰则将之移到13世纪蒙古人攻占北京的时代。这一改动把宋元斗争和搜孤救孤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强化了作品的道德力量。《赵氏孤儿》的基本情节是奸臣当道,因嫉贤妒能而残害忠良,最后正义战胜邪恶。而经过伏尔泰改造后的《中国孤儿》,则展现了他的文明战胜野蛮,有序战胜无序,道德能够战胜勇气的思想。在作品中,成吉思汗是一个野蛮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可以被感化的人。他被张惕和伊美达夫妇的救孤义举所感动最终释放了两个孩子。 

    ——黄意明《理想中的图画——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材料二法兰西喜剧院 1751-1850年上演《中国孤儿》的场次统计 

    年份

    演出场数统计

    1751-1760

    45

    1761-1770

    21

    1771-1780

    27

    1781-1790

    40

    1791-1800

    4

    1801-1810

    14

    1811-1820

    14

    1821-1830

    8

    1831-1840

    2

    1841-1850

    0

    (此表根据joannides著作《1680-1900法兰西喜剧院》提供数据梳理建立)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孤儿》的剧情背景从春秋时期移到宋元之际的优点,并分别概括指出《中国孤儿》与《赵氏孤儿》的主题。
    2. (2)  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中国孤儿》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频率的变化。有学者认为这种变化体现了伏尔泰思想的两重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