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金水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宰臣李泌推重其才,接遇颇厚。及陆赞为相,出为明州员外长史,久之遇赦,起为忠州刺史。时赞已谪在忠州,议者谓吉甫必逞憾于赞,重构其罪;及吉甫到部,与赞甚欢,木尝以宿嫌介意。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暖善,颇窃朝权,吉前请去之。事皆允从,由是甚见亲信。直员外郎出官,留滞江淮十五余年,备详阔里疾苦。言甫以裴珀久在翰林,宪宗亲信,必当大用,遂密荐珀代己,自图出镇。在扬州,每有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皆密疏论列。又于高邮县筑堤为塘,溉田数千项,人受其患。

    八年十月,上御延英殿,问时政记记何事。上曰:“间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施行,总谓机密,故不可书以送史官;其间有谋议出于臣下者,又不可自书以付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是月,回圪部落南过碛。朝廷大恐,以为回绝声言讨吐蕃,意是入寇。吉甫奏曰:“回纯入寇,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足为虑。”九年,请于经略故城置宥州。宪宗从其奏。吉甫初为相,中外延望风采。乘政之后 , 人心疑惮

    (节选自《旧唐书·李吉甫传》)

    材料二:

    鲌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章事 , 感出涕。谓增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增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翁然称吉甫得人。

    史臣曰:裴岫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均之拔擢 , 致朝班之或序:吉甫知岫之能别俊彦,珀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谓乎?

    (节选自《旧唐书·裴均传》)

    1. (1) 请选出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B . 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C . 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D . 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因为”,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因”意思不同。 B . “平章事”指官职名,从材料二可知,李吉甫担任的这一职务就相当于宰相。 C . 拔擢,指选拔提升,同样表示提拔之意的还有右迁、陟、升、进、晋等词语。 D . “其此之调乎?”的句式与《鱼我所欲也》中“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句式一致。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泌和陆赞担任宰相期间,对待李吉甫的态度截然不同,前者对他赏识器重,后者对他降职贬谪。 B . 滑涣与刘光琦两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窃取朝政大权,李吉甫建议罢免两人官职,建议被采纳。 C . 李吉甫认为裴增长期在翰林院,宪宗很亲近、信任他,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就多次公开举荐。 D . 李吉甫与裴增互尊互敬,互帮互助。裴珀有识人之智,他提笔列出的人才,都得到李吉甫的推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员外郎出官,留滞江淮十五余年,备详间里疾苦。

      ②吉甫初为相,中外延望风采。兼政之后,人心疑惮之。

    5. (5) 材料二评价李吉甫是“经纬之臣”,请简要概括其“经纬之臣”的特征在材料一中的具体体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