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上。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友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二) 

     谏官论 

     王安石 

     今之谏官者,天子之所谓士也,其贵,则天子之三公也。惟三公于安危治乱存亡之故,无所不任其责,至于一官之废,一事之不得,无所不当言。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下名者,未有也。 

     自公卿至于百工,皆失其职,以阿上之所好,则谏官者,乃天子之所谓士耳,吾未见其能为也。待之以轻而要之以重,非所以使臣之道也。不得已,若唐之太宗,乎其或可也。虽然,有道而知命者,果以为可乎?未之能处也。唐太宗之时,所谓谏官者,与臣弼俱进于前,故一言之谬,一事之失,可救之于将然,不使其命已布于天下,然后从而争之也。君不失其所以为君,臣不失其所以为臣,其亦庶乎其近古也。今也上之所欲为,臣弼所以言于上,皆不得而知也,及其命之已出,然后从而争之,上听之而改,则是士制命而君听也;不听而遂行,则是臣不得其言而君耻过也。臣不得其言,士制命而君听,二者,上下所以相悖而否乱之势也。然且为之,其亦不知其道矣。及其谆谆而不用,然后知道之不行,其亦辩之晚矣。 

     (有删减)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卑凌尊以下上  干:冒犯,触犯 B . 圣主不危  乘:乘坐 C . 人不当如是邪  晓:告知,开导 D . 若唐之太宗,乎其或可也  庶:大概,差不多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冀人君一悟至于治平  人不仁,如乐何 B . 谏杀人者,杀人愈多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 常人之情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 有也  唯君图
    3. (3)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B .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C .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D .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段一中,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B . 语段一中,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薛广德的说法比张猛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想要前往的欲望。 C . 语段二中,王安石赞同唐太宗时期的做法,谏官与大臣一起面圣,君臣错误的言论和政令可以当场得到纠正,防止颁行于天下之后再进谏。 D . 语段一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语段二作者在文中谈古论今,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5. (5)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②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③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 

    6. (6) 两个语段虽然是从不同角度在论及“谏官进谏”,但却能让我们领悟很多生活哲理,请试做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