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0六上·广州期末) 课外阅读。 

     做菜 

     作者:汪曾祺 

     ①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做菜,必须自己去买菜。提个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弯儿要“好白相”。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想炒一盘雪里蕻(hóng)冬笋,菜市场冬笋卖完了,却有新到的荷兰豆,只好临时“改戏”。做菜,也是一种轻量的运动。洗菜,切菜,炒菜,都得站着(没有人坐着炒菜的),这样成天伏案的人可以改换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②做菜待客,须看对象。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到北京来,中国作协不知是哪一位,忽发奇想,在宴请几次后,让我在家里做几个菜招待他们,说是这样别致一点。我给做了几道菜,其中有一道煮干丝是淮扬菜。华苓是湖北人,年轻时是吃过这道菜的,但在美国不易吃到。她吃得非常惬意,连最后剩的一点汤都端起碗来喝掉了。不是这道菜如何稀罕,我只是有意逗引她的故国乡情耳。台湾女作家陈怡真(我在美国认识的她)到北京来,指名要我给她做一回饭。我给她做了几个菜。一个是干烧小萝卜。我知道台湾没有“杨花萝卜”(只有白萝卜)。那几天正是北京小萝卜长得最足最嫩的时候。这个菜连我自己吃了都很惊诧:味道如此鲜甜!我还给她炒了一盘云南的干巴菌。台湾咋会有干巴菌呢?她吃了,还剩下一点,用一个塑料袋包起,说带到宾馆去吃。如果我给云南人炒一盘干巴菌,给扬州人煮一碗干丝,那就成了鲁迅请曹靖华吃柿霜糖了。 

     ③做菜要实践。要多吃,多问,多看(看菜谱),多做。一个菜得试烧几回,才能掌握咸淡火候。冰糖肘子、乳腐肉,何时软入味,只有神而明之 , 但更重要的是要富于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我曾用家乡拌荠菜法凉拌菠菜。半大菠菜(太老太嫩都不行)入开水锅焯至断生,捞出,去根切碎,加入少许盐,挤去汁,与香干(北京无香干,以熏干代)细丁、虾米、蒜末、姜末一起,在盘中抟成宝塔状,上桌后淋以麻油、酱、醋,推倒拌匀。有余姚作家尝后,说是“很像马兰头”。这道菜成了我家待不速之客的应急保留节目。 

     ④有一道菜,堪称是我的发明: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寸半许长,肉馅剁成泥,加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碎,真可谓声动十里。 

     ⑤我很欣赏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说得何等潇洒。 

     ﹣﹣摘自《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一书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神而明之: 

       不速之客: 

    2. (2) 读短文,结合关键句,说说短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 (3)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作者每到一个新地方,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因为在那里可以感受到本地人真实、生动的生活气息。 B .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第①自然段中“好白相”是“好玩”的意思。 C . 短文语言质朴有趣,对美食娓娓道来,让读的人也津津有味,满嘴清香。 D . 做菜是作者的职业,所以他特别擅长,有自己的心得。
    4. (4)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说得何等潇洒。”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 (5) 请仿照短文第④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道你做过或者看别人做过的菜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