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明珠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34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汹涌澎(bài) 入场(juàn) 抽(tì) 住(kǎ) B . 破琴绝(xián) 古包(měng) 月( zhēng) 盘(jù) C . 桃盛会(pán) 立(zhí) 然(yǎn) 驰(chéng) D . 囵吞枣(wù) 不(qiǎo) 然(dǒu) 叱(chà)
  •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别出心栽 自作自受 暴露无遗 念念有辞 B . 忐忑不安 斩盯截铁 技高一筹 轻歌慢舞 C . 余音绕梁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全神贯注 D . 粉墨登场 夏然而止 沧海一栗 粉身碎骨
  • 3. 下列句子中,四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别看弟弟年纪小,可唱起京剧来有板有眼 , 气场十足。 B . 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旁指手画脚地乱发议论。 C . 这对老夫妻风雨同舟几十年了,互相非常了解。 D . 校长对今年的工作计划虎视眈眈 , 准备展开拳脚大干一场。
  • 4. 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 .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反复) D .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文章时,即使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需要逐字逐句仔细地读。 B .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丰润雄浑,体大圆润。 C . “亮相”是指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D . 《童年》是法国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遭受外祖父的毒打,阿廖沙经常惊恐不安,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悲凉之情。
  • 6. 看拼音写词语。                                                                                         
     

     shāo wēi 

     
     

     jǔ sàng 

     
     

     dǐ yù 

     
     

     shēn yín 

     
     

     fèng xì 

     
     

     shùn jiān 

     
     

     kāng kǎi 

     
     

     kū jié 

     
  • 7. 日积月累。 
    1. (1) 古诗意境美。有“,江清月近人”的旷野美景;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的雨中情趣;有“,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大河景观;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水乡风貌。 
    2. (2) 《伯牙绝弦》中,(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从这里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3. (3) 鲁迅在《学界的三魂》是这样说的:惟有,惟有,中国才有真进步。 
  • 8. 按要求写句子。 
    1. (1)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就像,让人。 

       读一本好书,就像,让人。 

    2. (2) 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 
    3. (3) 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小明看书 爸爸听书 姐姐做手工。 
    4. (4) 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认识了保护生态环境有多么重要。(修改病句) 
二、阅读(26分) 
  • 9. 课内阅读。 

     文段一: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文段二: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节选自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 

    1. (1) 文段一的第一自然段中,通过桑娜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2. (2) 读文段二,你觉得渔夫是怎样的人? 
    3. (3) 文段一最后说:“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请你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写一写桑娜此时在深思些什么? 
  • 10. 文言文阅读。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 ,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牟子理惑论》 

     注释: 

     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②伏:趴着。 ③鸣:鸣叫声。 ④蹀躞:小步走。 

    1. (1) 下面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 操:曲子。 B . 伏食如 故:从前 C . 犊之鸣 孤:孤独的 D . 尾奋耳 掉:掉下来
    2. (2) 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 (3)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11. 课外阅读。 

     做菜 

     作者:汪曾祺 

     ①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做菜,必须自己去买菜。提个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弯儿要“好白相”。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想炒一盘雪里蕻(hóng)冬笋,菜市场冬笋卖完了,却有新到的荷兰豆,只好临时“改戏”。做菜,也是一种轻量的运动。洗菜,切菜,炒菜,都得站着(没有人坐着炒菜的),这样成天伏案的人可以改换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②做菜待客,须看对象。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到北京来,中国作协不知是哪一位,忽发奇想,在宴请几次后,让我在家里做几个菜招待他们,说是这样别致一点。我给做了几道菜,其中有一道煮干丝是淮扬菜。华苓是湖北人,年轻时是吃过这道菜的,但在美国不易吃到。她吃得非常惬意,连最后剩的一点汤都端起碗来喝掉了。不是这道菜如何稀罕,我只是有意逗引她的故国乡情耳。台湾女作家陈怡真(我在美国认识的她)到北京来,指名要我给她做一回饭。我给她做了几个菜。一个是干烧小萝卜。我知道台湾没有“杨花萝卜”(只有白萝卜)。那几天正是北京小萝卜长得最足最嫩的时候。这个菜连我自己吃了都很惊诧:味道如此鲜甜!我还给她炒了一盘云南的干巴菌。台湾咋会有干巴菌呢?她吃了,还剩下一点,用一个塑料袋包起,说带到宾馆去吃。如果我给云南人炒一盘干巴菌,给扬州人煮一碗干丝,那就成了鲁迅请曹靖华吃柿霜糖了。 

     ③做菜要实践。要多吃,多问,多看(看菜谱),多做。一个菜得试烧几回,才能掌握咸淡火候。冰糖肘子、乳腐肉,何时软入味,只有神而明之 , 但更重要的是要富于想象。想得到,才能做得出。我曾用家乡拌荠菜法凉拌菠菜。半大菠菜(太老太嫩都不行)入开水锅焯至断生,捞出,去根切碎,加入少许盐,挤去汁,与香干(北京无香干,以熏干代)细丁、虾米、蒜末、姜末一起,在盘中抟成宝塔状,上桌后淋以麻油、酱、醋,推倒拌匀。有余姚作家尝后,说是“很像马兰头”。这道菜成了我家待不速之客的应急保留节目。 

     ④有一道菜,堪称是我的发明: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寸半许长,肉馅剁成泥,加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碎,真可谓声动十里。 

     ⑤我很欣赏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说得何等潇洒。 

     ﹣﹣摘自《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一书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神而明之: 

       不速之客: 

    2. (2) 读短文,结合关键句,说说短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 (3)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作者每到一个新地方,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因为在那里可以感受到本地人真实、生动的生活气息。 B .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第①自然段中“好白相”是“好玩”的意思。 C . 短文语言质朴有趣,对美食娓娓道来,让读的人也津津有味,满嘴清香。 D . 做菜是作者的职业,所以他特别擅长,有自己的心得。
    4. (4)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说得何等潇洒。”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 (5) 请仿照短文第④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道你做过或者看别人做过的菜吧。 
三、写作题(40分) 
  • 12. 诗人朱熹说:“胜日寻芳泗水滨”;辛弃疾说:“众里寻他千百度”。寻是让人成长的过程,寻一种真挚的情感,寻一个美好的故事,寻一份善良的品德。我们可以变形成一只鸟儿去寻,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寻……在寻的过程中发现真善美。请以“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⑶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