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1949年新中国以来,中国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与天下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

    ——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材料二: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目,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一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还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及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如图示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万隆为中心”的事件中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美中关系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
    4. (4) 结合材料四,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方面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5. (5)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国应当怎样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