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1. (2023八下·临县月考) “它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道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材料中的“它”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3. “在河流较缓处填土,填地不高,让水能在脚下流过又不会漫上来,每人一个行军包,背扛着打江山的三八大盖,大批的志愿军、结队前进,虽然落后,但也挺壮观。”在这些“志愿者”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

    ①蒋道平   ②邱少云   ③邓稼先   ④焦裕禄   ⑤黄继光   ⑥王进喜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⑤
  • 4. (2023八下·休宁期中)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港澳回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美国人大卫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材料表明( )
    A . 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 通过战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 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 . 中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6.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 B .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C . 解放牌汽车投入运输 D . 青藏公路通车
  • 7. (2020八下·平罗期末)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②①③
  • 8. “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9.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下表统计了公私合营前后同仁堂的生产情况,这反映了公私合营( )                                                                                                                                                           

    年份

    产值(万元)

    秘制丸药(万元)

    水泛丸(万斤)

    虎骨酒(万斤)

    1948年

    16

    140

    0.4

    3

    1959年

    1251.9

    6842.2

    31.38

    30.5

    A .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 .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 . 推动手工业生产合作 D . 完善国家工业体系
  • 10.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以雷锋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产生于(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 1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如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变实

    结论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中共八大召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八字方针”实施

    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文化大革命”发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哪一项( )
    A . 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B .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 . 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 D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13. 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能够印证该结论的是( )
    A . 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B .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C . 建成了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D .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1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指出,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这一光辉起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 15. (2023八下·榆树期末)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 16.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这段话主要论述了( )
    A . 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B .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 17. 邓小平曾经在讲话中指出: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哪些措施直接贯彻了此讲话精神( )

    ①特别行政区

    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对如图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图一:与实施土地改革有关

    ②图二:与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关

    ③图三: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

    ④综合因素:农业投资在经济投资总额中占据首位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实现了由一个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可知,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科技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B . 国家政策推动 C . 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 D . 地理位置优越
  • 20.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A .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 ①说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 ②肯定了这一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21.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 )
    A .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 .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开放战略 D . 明确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2. 南方谈话,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当时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它的内容有( )

    ①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③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④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其重要指导意义在于( )
    A .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B .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C . 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 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和____之间的矛盾( )
    A . 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B . 幸福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 . 幸福生活需要、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 D . 美好生活需要、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
  • 25. 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6.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时间是在(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B . 二十世纪末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周年
  • 27. 我国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统一行政区域范围内建立的,自治机关首先是设置于地方的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其次才是“自治机关”,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 )
    A . 是基层民主的形式 B . 是国家行政体系内的民族自治 C . 体现了联邦制的国家权力机构 D .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28. 2021年西藏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大会上,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称,近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地区生产总值从1951年的1.29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8年的1477.6亿元。西藏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确立 C . 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 D . 高度自治治藏方略的采用
  • 29.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C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D . 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 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于建芳回忆说:“军乐团当时接到的是死命令,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如果英方故意拖延时间,我们也要准时奏响国歌,即使是我们和他们国歌音乐叠在一起也在所不惜。……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日内瓦会议 C . 香港回归 D . 澳门回归
  • 31. 在2023年5 月17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 . 武力解放 B . 一国两制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 八项主张
  • 32.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发展;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陷入紧张动荡。2008年至2016年,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呈现和平发展局面,就是因为双方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基本的政治互信。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之所以持续恶化,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达成是在( )
    A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代表会晤 C . 《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D . 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谈​
  • 33. 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它是( )
    A . 南海舰队 B . 北海舰队 C . 华东军区海军 D . 东海舰队
  • 34.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新中国重视发展航空工业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 . 维护新中国国家安全 C . 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 . 当时工农业基础薄弱
  • 35.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的不断进步,筑起了我们的钢铁长城。目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下列哪一项成就( )
    A . 我军调整组建为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四大军种 B . 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四大战区 C . 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D . 形成军委管总、军种主战、战区主建的新格局
  • 36. 如图所示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变化(单位:票)。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

    A . 美国改变了对新中国敌视的立场 B . 新中国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 C . 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国际政治 D . 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影响力下降
  • 37. 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一一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 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C .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D .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38. “两弹一星”,使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 . 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作用 B .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 .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宁​ D . 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 39.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
    A . 邓稼先 B . 屠呦呦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 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下列关于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②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③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④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41.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三:1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1. (1) 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起到了怎样的共同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有人认为。“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 (3) 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
  • 42. 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某次大会的主题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何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怎样的举措?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是哪次中共大会的主题?此次大会确立什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5) 综和上述材料,请你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43.  1949年新中国以来,中国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与天下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

    ——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材料二: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目,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一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还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及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如图示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万隆为中心”的事件中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美中关系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
    4. (4) 结合材料四,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方面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5. (5)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国应当怎样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 44.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与伟大实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该装置在宇宙中奏响《东方红》乐曲,实现了让卫星“听得见”的任务目标。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该手册中写下了飞行记录,并在封底写下了这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材料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研制;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航天食品……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互联网+卫星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凝聚实现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新天技术对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3. (3) 2023年4月24日,我国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航天精神及每个时代淬炼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一代在传承中创新,在重压下跨越,请结合建国以来的民族精神,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少于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