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哈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态美学以建设世界万物宜居、美好的生存家园为研究出发点,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环境 整体为研究对象,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与生命互动。在生态美学看来, 自然 存在的环境本身就具有“全美”价值,而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连续性就是美,反之就是 丑。所以,人类的活动既不应以自我中心为原则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休止掠夺,也不应以主 观审美趣味来随意破坏、改造自然,而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基础上,遵守自然生态规 律来进行活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极为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息息相通,休戚 与共,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荀子云: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 乐之。”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儒家哲学中往往是以“天”或“天地”观念来进行阐发的。 “天”在儒家哲学中具有多重意义,如冯友兰曾把中国哲学中的“天”分为物质之天、主宰之 天、命运之天、 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等诸义。不过,中国先秦哲学的一个转变即在于对主宰之 天、命运之天进行了哲理化,把“天”与最高本体——“道”结合,形成了以自然之天与义理 之天相贯通的天道观。“天道观”的出现表明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哲学从先秦 开始就主要是以一种哲学智慧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来把握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存环境的连续性体 验。要求人去敬守天道、遵循天道而不是去僭越天道、乖违天道,这意味着古人是以自觉的理 论反思意识来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孔子云: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

    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一方面把“天”视为了万物生命所出的根源,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人应 当对“天”有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儒家天道观中所涵摄的自然之天与道德义理之天的融通,将 生态伦理、道德意识渗入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当中。这就表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天”或“天 地”除了今天的自然界意义外,还赋予了“天地”一种至诚悠远、博厚高明的精神含义。在儒 家看来,正是有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照”的至上良善, 自然万物才得以获得自 身的存在。这种精神含义是与古人所共识的万物同出于天道生成的天人一体观念紧密关联的, 因而是精神反思性的,是道德律令式的。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天地”这种神圣性功能使得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能保持谦 卑恭敬的姿态,以感恩天地馈赠衣食的心态来面对自然。后世儒者与帝王都是在这种对“天” 的敬畏中进行着各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天地为本”“参赞天地之化育”等观念都成为 儒家谋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天地合而后万物兴。 ”在儒家看来, 只有在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的关系中,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万物生命才能得到繁荣昌 盛。今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 取与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天地自身的平衡稳定与和合创生。“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 ”所 以,重提儒家对天地万物、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家园、美好生态环境是极有意 义的。

    摘编自余开亮《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存在的环境具有“全美”价值,人与自然生态的不平衡是丑恶的现象。 B . 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求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休戚与共。 C . 敬守天道、遵循天道,万物同出于天道,天人一体的观点都不属于宗教信仰的方式、思想。 D . 先秦哲学把“天”与最高本体——“道”结合,形成天道观,较之儒家哲学有明显的进步。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观点,为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提供了充足依据。 B . 文章第一段对生态美学的论述,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推进论述的。 C .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儒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D . 文章引用孔子的观点,强调孔子把“天”视为万物生命的根源,人应对“天”有敬畏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人类活动应敬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既不能无休止掠夺自然环境,也不能破坏、改造、 利用自然。 B .   古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谦卑恭敬,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自然,是因为他们认为“天地” 具 有神圣性功能。 C . 只因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才导致了生态 危机的出现。 D . 人类只要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社会、万物生命就 能够繁荣昌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