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 功、 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 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 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 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情况。(制度,依据)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