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汽开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奇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叶雨婷

    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多次刷新奥运会纪录。其场馆中1.2万平方米的超大冰面被誉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这块冰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②传统的制冰技术使用氨或氟利昂。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另外,应用传统制冰技术,冰面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会导致冰面软硬不均,影响参赛选手成绩。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③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二氧化碳热力学循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冰,再将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提升到高温高压状态下冷凝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也不会被浪费,用于冰面下地基防冻、冰面平整和场馆供暖,梯级利用,一举多得。

    ④为”冰丝带”制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巨大的冰面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如何制作设计如此庞大的制冰系统是一个难题。另外冰面大了以后,如何保证硬度的均匀,达到运动员进行比赛的标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整个冬奥团队设计了超大型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并优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通过参数控制、动态调整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控,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⑤相较于其他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冬季温度高,降雪偏少,造雪技术的运用对赛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冬残奥会举办的3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可以达到8℃,而目前国内外造雪机普遍工作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造雪极限温度不能超过2℃。这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了又一个难题。

    ⑥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种”雪”硬度很大,会让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膝盖承受较大压力,影响成绩。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15℃甚至20℃- 25℃的人工造雪,直接造出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

    ⑦在后冬奥时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焕发光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根据作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改写)

    1. (1) 第①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首次”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2. (2) 读第②段概括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神奇”之处。
    3. (3) 第⑥段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人工造雪领域具有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