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鼓楼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晋游述感

    张中行

        到了太原,住在迎泽宾馆。入夜,星只能看见一个,因为污染严重,天空总是浑浊的。这使我想到 16日上午西行往交城县玄中寺的途中所见,路旁有无尽的高烟囱在冒烟。问,知道是炼焦厂,而且据说是遍布全省。这样,天空清朗和空气清新的二清变为一律浑浊,是否影响生物的健康我不知道。“三光者,日月星”,少了一光,总是个不很小的损失吧?

        17日下午游晋祠。大名胜,圣母殿、晋祠铭,都有高名,当然要看。我更感兴趣的是入门右手的唐槐和圣母殿左侧的周柏,如果年龄不是虚报,我们就会想到齐桓、晋文以及李三郎、郭子仪等等,都是“固一世之雄也”,学蒙童背书,其下就随来“而今安在哉”。可是如周柏,虬干横斜,显示还活得很有劲儿,对比之下,如果不慎而想到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情况呢?烦恼无边,回头是岸,不想也罢。

        18日早饭后,汽车四辆,三辆载人,一辆载路上人还想吃想喝的诸多花样,南行。终点是临汾市培训中心,亦宾馆也。中途游两处。祁县乔家大院和平遥城。乔家大院规模大,建筑坚固而精致,就是移到北京,也应该叹为稀有,况其地乔家堡只是个农村!我到几个院落转转,心随着也飞到远处,是想到人都有的,或者就说是人生的一种梦,所有都如“磐石固”,而且无限期地发扬光大。但梦总是要断的,即如大院的乔家,现在成为民俗博物馆,就只见物而不见人了。由乔家大院再南行,像是时间不很久就到了平遥城。城大而整齐,游观的一门是西门,有瓮城,就显得更加雄伟。登其上,顺着墙垛远望,很惊讶,万想不到只是个县治就有这样大而高厚的城。也许就是因为稀有吧,据说国内一些大大小小的城都夷为平地,却保留这一个。众多变为单一,它就有了优越性,眼见是辟为旅游点,耳闻是可以入电视片或电影。这表示旧时代的城还值得游,值得看。如果这两个“值得”真实不虚,则前些年的热心拆除,以致像北京周围六十八里的完整并带有城楼的城,一声令下就化为零,这“令”也过于轻率了吧?

        由平遥继续南行,过介休、灵石、霍州、洪洞,到了临汾的住所。第二天西行,绕山路直奔吉县,去看黄河的壶口瀑布。好容易到了,时已近午。河水由北来,因为两旁有山,北望也没有“天上来”的印象。南望呢,不很远就转东。河道不很宽,西望,对岸清清楚楚,属于陕西,那么,南行不很远就能到生司马迁的地方。车停在山下的河滩上,看不见瀑布,问同游的人,才知道还要向北步行三四里。踏着河滩走,游人不少,成为自由散漫的队伍。终于望见滚滚的黄水。更走近,看清楚了,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石斜坡,迤逦而下,到个地方,忽然断为直上直下的石壁,于是河水循向下之性,就先是急促向前,到石壁的地方改为急促而下,形成水花飞溅的瀑布。这景观值得看,是因为与一般的风景,如在苏、杭的相反,那是优美,这是狂暴。即如石壁以上那一长段,黄水翻滚、奔腾而下,举小说人物为例,胆大如常山赵子龙,面对,也不能不感到惊心动魄,如果移到另一端,林黛玉一流人,估计就不敢睁眼吧?这是大自然的“力”的显示,不知道别人见了怎么样,我是禁不住有些感慨,是对比之下,人力究竟是太渺小了。

    (选自《故园人影》,有删改)

    1. (1)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所见所感,将表格填写完整。

      所见

      所感

      往玄中寺途中看到路旁无尽的高烟囱在冒烟

      对历史人物和自身生命的感慨

      平遥古城雄伟齐整

      惊叹稀有,对历史建筑频遭强拆的不满

      壶口瀑布望见滚滚的黄水

    2. (2) 分析文中画线句与下列语句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异同。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梁衡《壶口瀑布》)

    3. (3) 根据文章说说作者认为一个景观“值得游,值得看”的标准有哪些。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游踪记述了游览的经过,串起全文,条理清晰。 B . 作者抓住富有特色和打动心灵的景物,进行联想想象,渗透自己的情思。 C . 这篇游记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既能增广读者见闻,也能引人深思。 D .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明快,绚丽真切,且多用口语,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