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浦北期末) 阅读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 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 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 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 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 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 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9期。有改动)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都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 B . 中国园林极为重视窗的设计,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 C . 古代花窗制作使用的图案最多的是“六幂”图案,其次是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 D . 中国园林中的窗除了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2. (2) 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窗比作眼睛,十分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 第⑧段“窗中藏有世界的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人“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D . 文章运用时间顺序说明中国园林的窗,按照窗的演变发展过程具体说明窗的基本特点和功用,条理清晰。
    3. (3) 请结合下面的内容,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说第③段加点的“借景”。

      材料链接:“借景”的说法取自明代计成的中国园林设计系统理论著作《园冶》。“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计成认为,园林设计师应该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景致于有限空间之中。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可见在古典园林造景中,借景是广泛运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