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酒泉一诊) 材料: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出生官宦世家,自幼聪颖,5岁入私塾读书,7岁能赋诗,15岁考中秀才,成年后以新科进士身份被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他被任命为清廷资政院议员,倡导立宪运动。当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时,沈钧偏认为“全体发达,非使省自为政不为功”,要求改造国家组织,实行省自治。全面抗战爆发后,沈钩儒与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从而掀起了两次民主宪政运动,并提出了一些系列维护人民言论、结社、出版等基本人权的理论。针对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他提出“倘非司法机关,不论任何机关都没有对人民逮捕拘禁权,如其有之,即属非法。”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沈钩儒代表民盟致辞,就和平与民主、复员与救济、开放政权、订定共同纲领、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等议题代表民盟提出了他们的政治主张,批评“五五宪草”集权于中央的规定,并为政协五项决议的达成做出了极大的务力。

    ——摘编自陈永忠《试析沈钧儒的民主思想》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钧儒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钧儒对中国民主建设做出贡献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