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绵阳模拟)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就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长城保护管理实践被认为,为各国开展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今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协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云游长城”系列公益产品正式上线,其中的“数字长城”又为长城保护增添了新屏障,为长城宣传增添了新窗口,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用数字化方式向长城这个不朽的人类历史记忆致敬,昭示了中国的数字化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开辟新空间、赋予自己新意义的轨迹。

    ②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是信息管理,从信息的挖掘、存储到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几乎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维度,正是数字化的天然优势。从符号学与传播学角度看,这种历史信息管理,就是数字化时代新的历史书写方式。“数字长城”是这种历史书写的代表。长城绵延万里的宏阔气势、风雨屹立的深厚力量,决定了这种书写的风骨和气韵。从本质上说,数字化是记录符号的一次革命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历史意识的觉醒和深化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文明大国,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对过往经验的重视。而记录历史,从来就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结绳记事,“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其用途是解决口述的不稳定性与模糊性,代替不可靠的社会记忆。传说中发明结绳记事和造字的人,正是担任黄帝史官的仓颉。《周易》中伏羲画八卦,数、字一体,自古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周易》是史书。从殷商时期甲骨文、青铜铭文到历代勒石,大多是记史。当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又一次演绎了历史意识与记录方式如影随形的关系,这种文化行为本身就是沿续千百年来的传统。

    ③在过去几十年里,数字技术每一步发展,都迅速反应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更迭历史书写的文本。从数字化到数智化,重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面貌。最早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扩大了记录范围,提升了记录能力,特别表现在立体式搜寻、场景式留存,尽可能形成血肉饱满的系统档案。进而借助智能化、智慧化手段,在读者、观众参与互动过程中,在共创共享的审美体验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④“数字长城”就走过了这样的历程:为了构建逼真的环境和提供优质的体验,“数字长城”中综合创新式运用了很多前沿的游戏技术能力;为了高精度还原真实长城场景,技术团队对喜峰口长城进行了毫米级测量,采集超过5万张素材,最终生成了超10亿面片的超拟真数字模型;为了还原真实的长城自然环境,通过腾讯自研的PCG生成技术,在周边山体“种植”超20万棵树;基于实时渲染和动态光照技术,用户可以在里面移步换影,看到树影婆娑,也可以感受早晨、中午、黄昏的美景变化。同时,为了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获得3A级的观看效果和交互体验,他们还将云游戏技术应用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次。

    ⑤书写历史作为一种可控的行为意愿,既记录中国文化,也受到中国文化的规训,是中国历史观、伦理观、美学观的集中表达,体现出真、善、美的一贯追求。以“数字长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优势,把这样的理念表达得既有传统感又有时代感,由此把数字产品的制作者和欣赏者凝聚起来,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

    (摘编自孙若风《文化传承的数字化担当》)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数字化方式保护长城等文化遗产,也使得中国的数字化开辟了新空间和赋予了自己新的意义。 B .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信息的挖掘、存储以及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的工作。 C . 记录历史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可见符号数字化和历史意识的觉醒、深化密切相关。 D . “云游长城”的上线,彰显了对长城的保护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化,创新了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通过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当今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性。 B . 文章第①段用两个新闻事件直接阐述利用数字化方式保护长城的直接原因和价值意义。 C . 文章第②段以仓颉发明结绳记事与伏羲画八卦为例,证明了古人对记录历史十分重视。 D . 文章第④段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形象地展现出“数字长城”走过的历程。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器大者声自宏,数字化时代,“数字长城”健笔如椽。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数字技术功不可没。 B . 历史意识与记录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时代做出的正确选择。 C . 数字技术的发展,先进行数字化,再进行数智化,重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面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D . 要使数字产品的制作者和欣赏者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就得主要依托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