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浦北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房。”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冥.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脑骨归卒伍”木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时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遗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款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裁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而成,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B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C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弟子三千,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几年。 D .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做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3. (3) 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拔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 . 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 . 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D . 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5. (5) 第二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