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松江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扁担

    ①曾记得,母亲的扁担仿佛就是一支永远也压不弯的笛管,奏着悦耳的歌谣,一年四季,从母亲的肩头轻轻飞扬。孩提时,我总爱随着母亲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尾随聆听她肩上扁担“吱呀、吱呀”和谐而有韵味的声调。

    ②春夏,挑肥、挑苗、挑种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向山岗,走向田野,走进烈日中,走进暴雨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洒下一路勤劳的音符和无尽期许,流下一路gēng yún的足迹和满满的信心。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走在寒风中,走在旷野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淌下一路收获的喜悦和几多的艰辛,滴下一路过往的季节和梦想的延伸。

    ③母亲的扁担,母亲走时,它便跟着母亲歌唱,年年岁岁;母亲停时,它便跟着母亲歇息,岁岁年年。夏挑酷暑不觉累,冬挑三九不畏寒,挑出母亲一辈子的辛酸和幸福,演绎着母亲一生的故事。

    ④母亲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母亲用过的扁担有十几根,其中有一根很小也很短的,是母亲儿时的专属品。母亲一辈子只念了两年书,小小年纪就和外公外婆干苦活,这根扁担就是外公根据母亲的身高定做的,轻便、结实、有韧性,正好适合母亲矮小的身材,使用起来很方便。在日常劳作中,它成了母亲的至爱和形影不离的搭档。

    ⑤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产力低下,搬运货物全靠肩挑扛。扁担在那个年代,在每个家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当年没通公路没通自来水,没有电视没有打米机,山高路遥林深,母亲就靠着扁担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只有母亲一个主要劳动力,家里的大小事都落在母亲身上。别看母亲身材瘦弱矮小,干起活来可顺溜利索,有股倔强气,不服输,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母亲说到做到,把家里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落于人后。

    ⑥记得那时全村的用水都靠在山脚下的一口水井,每天天刚麻麻亮便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原来是母亲和乡亲们披着晨曦去挑水去了,挑完一担又一担,等到水缸满时,母亲擦了擦汗,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早饭搞好,又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挑粮,挑水,挑粪,挑土,挑柴,挑猪食……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扁担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的肩膀。

     ⑦母亲善良、纯朴、正直,她用辛勤的劳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而她自己也吃尽了生活的苦头。记得那是个下着霏霏细雨的冬日,我和母亲去赶集,因为山路崎岖泥泞,走到半路时母亲不慎摔倒,挑去卖的那担大米白花花的泼撒了一地,幼小的我欲跑去扶母亲时也滑下山去,身上带去卖的二十多个鸭蛋全部摔烂不说,脸上、身上多处被荆棘划伤。母亲没有过多的责备我,只是无声地掉泪,最终,母子俩无奈返程回家。

    ⑧还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母亲带着我去田里收糯谷,不多时就打了一担谷子,母亲挑着谷子在前,我提着镰刀高高兴兴走在后面。突然母亲的身子向右倾斜,那担谷子重重落在地上,还好只有少量谷子泼出。母亲说,太累了,歇一会再走,我跑过去说我来挑,结果任由我怎样抬那担谷子就是丝毫不动。我问母亲是怎样挑起的,要用什么方法最省力。母亲笑了说:“你还小,等长大再挑吧。”

    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母亲的扁担,一头挑着悠悠远去的时光,一头挑着渐渐长大的我们兄弟。扁担压弯了母亲的腰,压扁了母亲的岁月,成就的是我们儿时的梦。慢慢懂事的我,也想在母亲身边多尽一些孝道,无奈山高水远,身不由己。我知道那“吱呀、吱呀”的声音,让母亲的肩膀不知磨破了多少层皮,也是母亲孤单穿行在寂静的山路上,因劳累过度而情不自禁发出的声声叹息。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见母亲佝偻着腰,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崎岖的小道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艰难地行走,跋涉……

    ⑩后来,母亲的背越来越驼,肩膀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扁担不堪经年累月的负重,变得越来越弯。扁担弯了,母亲老了。

    ⑪再后来,家乡富裕了,母亲也由外主内,每天含饴弄孙,悠然自乐。那些陪伴母亲几十年的扁担,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母亲辛苦劳作的生涯,静静躺在角落里,沾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在窃喜女主人终于让它们下岗了,给了它们歇息的机会。

    1. (1) 看拼音写汉字: gēng yún     
    2. (2) 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

    3. (3) 围绕“母亲的扁担”,作者具体叙写了好几件事,请阅读选文第6-8段,简要概括。

       ① 每天早晨,母亲用扁担从水井担水回家,装满水缸,做完早饭又用扁担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

    4. (4) 请说说第③段的画线句的作用。)
    5. (5) 对第⑨段画线句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长江水”联系在一起,突出表现了母爱的悠长。 B . 这句话既是对上文事件中“母疼儿”情感流露的形象概括,又自然引出了下文“我”无法对母亲尽孝的内容。 C . 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D .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儿孝母”做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悲伤之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