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七上·光明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二: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责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順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既,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

    材料四: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夭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大禹治水”是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

      习近平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总结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回答,“水动秦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不得照抄原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