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 1. (2020·黔西南)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迄今为止,在山西运城地域内已发现的石器遗址有400余处。阅读下面“考古档案”卡片,从中可以得知这一地区的远古居民(    )

    考古档案

    ◆出土的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棒、石杵

    ◆纺织、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针等

    ◆狩猎和捕鱼工具有石镞、骨镞、弹丸、网坠等

    ◆挖土工具有木耒等

    ◆收割工具有半月形石刀、石镰、骨铲等

    ◆出土的农作物有粟、高粱、大豆以及麻类作物等

    A . 使用打制石器 B . 过着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生活 C . 以狩猎和捕鱼为生,过着定居生活 D . 已经从事农业耕作,创造了农耕文化
  • 3. 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山顶洞人遗址
  • 4. (2022七上·光明期中) 传说中炎帝教我们祖先耕种,被尊为神农。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贡献巨大,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那么,假如一人被称作“当代大禹”,此人的身份应该是(   )
    A . 水利专家 B . 农业专家 C . 医学专家 D . 造车专家
  • 5. (2021七上·苏州月考) 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6. 《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世袭制的确立 B . 郡县制的确立 C . 华夏族的形成 D . 中国王朝的产生
  • 7.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各诸侯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 .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 8.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商代“妇好”鸮尊                        司母戊鼎

    A . 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 B . 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 C . 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D . 古代青铜的纹饰演变
  • 9. (2021七上·紫金期中)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草书
  • 10. 春秋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命”产生了怀疑,“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轻天重民”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传统观念的转变反映了 (    )
    A . 迷信思想被打破 B . 儒家思想广泛传播 C . 统治者实行“仁政” D . 周王室的地位衰落
  • 11. 春秋时期中原各 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侯纷争 B . 民族交融 C . 经济发展 D . 百家争鸣
  • 12.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写道:“对于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那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战国授田制(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所谓生产力的进步应该是( )
    A .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B .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 .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D . 青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
  • 13. (2020·东营)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14. (2021·云南)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影响
  • 15. 下表数据最能体现商鞅变法哪一措施的成果(    )

    时间

    秦与六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58次

    3次

    4次

    A . 确立县制 B . 奖励军功 C . 鼓励耕织 D . 严明法度
  • 16. (2021·镇江) 《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17. (2021七上·莆田期中)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 18.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周朝
  • 19. 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太尉 C . 郡守 D . 丞相
  • 20. “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材料意在强调(    )
    A . 军事形势将恶化 B . 农民起义要爆发 C . 残暴统治失民心 D . 管理制度待完善
  • 21. (2022七上·光明期中) “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   )
    A . 反对周厉王的“国人” B .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C . 刘邦、项羽 D . 陈胜、吴广
  • 22. 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景帝规定“不受献,减太”“省徭役”。文景父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 稳定社会局势 C . 缓和阶级矛盾 D . 加强中央集权
  • 23.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 郡县制 B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 . “推恩令” D .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二、综合题(共两题,24分)
  • 24. 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二: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责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順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既,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

    材料四: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夭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大禹治水”是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

      习近平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总结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回答,“水动秦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不得照抄原文)
  • 25.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王朝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姜尚于营丘,建立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为了巩固疆土,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