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九下·柘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突诉于1861年1月(成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材料二: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

    材料三: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民主)和S(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校目的有何不同。
    2. (2) 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综上所述,思考中国近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