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一上·太原期中)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荀子

    材料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为西汉统治者所采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历了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劳动力锐减,大都城的人口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普通百姓手中没有余钱,也无余粮向国家缴纳赋税,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反战的情绪。西汉初期主持朝政的几位丞相也都是黄老学派的拥护者,譬如曹参,他在担任齐国相时就用此法治理齐国,结果齐国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秩序良好。

    ——李哲《道家思想与两汉政治》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社会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然而,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到文、景以及武帝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地主连同富商大贾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坚持中央集权的地域化地主封建制和坚持带有奴隶制残余的血缘宗亲分封制之间的矛盾。此外,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已有所发展。此时与北方匈奴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王珺《从“黄老刑名之学”到“独尊儒术”》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学者的治国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并分别分析这两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国思想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