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重庆月考) 阅读

        郑永春做客“天一讲堂”

    我们如何在太空寻找另一个地球

    郑永春

    (一)为什么要寻找外星人?

    近年来,系外行星的研究一直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一大前沿热点。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天文领域的两项研究,一是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二是搜寻系外行星。这些研究让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探索有了更多可能。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去寻找系外行星?因为它能够改变人类的世界观!一个人最终活成什么样,跟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三观决定了人生的取向。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世界观也决定了我们的视野。以前,我们以为地球是静止的,所以形成了地心说;后来,认识到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有了日心说;现在的研究结果则让我们了解到,整个宇宙只有5%的物质是已知的,剩下的95%是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在认识宇宙的每一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人类的世界观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一旦我们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某颗恒星周围的一员,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就会谦卑得多。

    (二)              

    寻找系外行星有很多方法,用术语来讲,有凌星法、直接成像法、视向速度法、微引力透镜法等。科学的方法不仅在学习上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它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回答一个问题。

    比如,我们寻找另一个地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和恒星相比,行星非常小,要在一个非常大的巨人旁边找一个非常小的点,首先需要放大镜;其次,恒星会发光发热,行星不发光,要在一个非常亮的恒星旁边,去发现一个根本不发光的东西,是非常难的;第三,系外行星离我们非常遥远,至少有几光年、几十光年,又小又暗又远,这对我们发现系外行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为了发现系外行星,我们必须改进望远镜的技术,改进观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当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应用到工业、农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整个科技的进步。

    (三)系外行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

    我们用肉眼在天空中看到的满天繁星,其实只有五六千颗,绝大部分是像太阳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在更大的银河系,至少有2000亿到40000 亿颗恒星,必须借助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些恒星周围,我相信绝大部分是有行星的,而且不止一颗行星。那么多的行星里面,一定会有像地球一样的行星,

    在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又有上千亿个,可以想象,这么多像地球样的行星中,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的概率能够出现生命,那么,宇宙中也是充满了生命。这些生命有可能会进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就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的生命,当他们的技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有能力和外界、和地球进行通信。但这里面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时间和空间。因为不管外星人多么先进,他们必须要遵守物理定律——光速不可超越。当一颗行星上的外星人与我们的距离是几百光年、几千光年的时候,那他们看到的是几千年前的人类社会,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是过去的地球。

    (选自2020年6月4日《宁波晚报》,有删减)

    人物名片: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主要从事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先后获评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奖、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有功人员奖。

    1. (1) 为了更好地与同学分享,小夏索要了讲座资料,他想给每部分内容拟个小标题。请你结合第二部分内容,帮助小夏给这部分拟个小标题。
    2. (2) 小夏参加本期“天一讲堂”后,做了笔记整理,以下哪一项记录不符合作者原意,请你帮小夏指出来?( )
      A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天文领域的两项研究,奠定了寻找地球外生命的基础。 B .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宇宙的已知只有5%的物质,但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已是巨大的。 C . 为了能发现系外行星,我们必须改进望远镜的技术,改进观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因为系外行星离我们太远,且太小太暗。 D . 因为外星人要遵守物理定律——光速不可超越,所以当他们的技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只能和过去的地球进行通信。
    3. (3) 讲座结束,郑永春说:“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对自身的清醒认识,而人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与小夏交流你的想法和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