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疫情暴发,多国限制或者暂停粮食出口,国内百姓的心态多少受到影响。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怕没有怕涨价”成为一些人无奈的选择。特别是抢购人群中有不少是经历过缺衣少食岁月的人,挨饿的记忆让他们对这类信息比较敏感,容易跟风抢购。

        然而,盲目囤粮有害无益。在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更高的价格把经销商的库存变成自家的库存,如果不具备储存条件,粮食还会变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疫情尚未结束,虽然多地连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抢购仍有聚集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疯狂抢购如同银行遭遇挤兑,会扰乱正常供给安排,本来充裕的物资供给也可能出现暂时性供给紧张、价格短暂上涨的现象。这种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冲击,通过价格传导,最终伤害的还是终端消费者,影响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制止不理智的囤粮行为,需要缓解对粮食安全的焦虑。面对重大疫情,“囤货”和“从众”都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复情绪、获取力量,有利于增强定力。

        面对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有关部门更需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配。还要坚决打击造谣生事、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对造谣传谣严惩的明确信号。物资足,价格稳,则民心安。

        (摘编自《盲目屯粮,有害无益》)

        材料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如果单论三大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我国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在17%至18%之间就属于安全区域,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但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如大米类,泰国香米等进口产品旨在丰富产品种类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结构的发展却不平衡。目前国内大批量生产的粮食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小麦、水稻生产过剩,而大豆等其他粮食却不够吃的现象。其实除开少部分口粮外,我国的大部分进口粮食是被用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的,以大豆为例,进口大豆当中,用于生产豆粕的比重占总量的75%到80%。而伴随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淀粉、糖浆、酿酒、燃料乙醇等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尽管我国粮食年产量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多吨提高到2019年的6.64亿吨水平,但消费水平却也达到了7.5亿吨,缺口仍高达15%,所以进口粮食用于饲料和工业加工是非常必要的。

        (摘编自《作为产粮大国,为什么我国每年还要进口粮食?》)

        材料四:

        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并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等现状。因此,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更要在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上下功夫,让粮食安全在田间地头得以“安放”。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从地瘠“望天收”到丰产“吨粮田”,从古老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无接触式春耕”,这背后是我国不断将藏粮于“技”纳入粮食生产的建设成果。

    (摘编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部分人抢购并囤积粮食是因为其曾经有过挨饿的刻骨铭心的历史,对这类信息敏感。 B . 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因为我国存在人均耕地和优质耕地都少的现状。 C . 2013~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增长率有升有降,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最高。 D . 疯狂抢购粮食等物资就会导致暂时性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但目前大批量生产的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还比较单一。 B . 重大疫情时人们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政府只需要对人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增强定力就可以了。 C . 按照国际标准,粮食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应该在17%至18%之间,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我国粮食安全很有保证。 D . 我国只用了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和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努力分不开。
    3. (3) 请结合材料,概括作为产粮大国的中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