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九下·黔东南模拟)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 50 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 30 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 30 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 6 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她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⑤我们姐弟 6 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 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 3 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 6 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我们兄妹 5 人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偶尔瞅那“沟壑”,我努力寻找答案:这纵横交错的道道皱纹,哪一道是因为我而被“刻”上去的?哪一道是因我吮吸她的乳汁而干枯的?我这样联想母亲的皱纹,除了痛楚,便是愧疚。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这样想,总让我揪心伤痛。81 岁的母亲重病后,蚯蚓般的皱纹由深变硬,看一眼就让人心如刀绞,我怕这无情的皱纹把母亲带走。

        ⑪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第①段有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B . 作者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含辛茹苦、大爱无疆的母亲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C . 本文第②段以令箭荷花反衬母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甘愿牺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 D . 母亲脸上的皱纹是因苦难的生活和为抚养6个孩子长大并成才而“刻”上去的。
    2. (2) “我”观赏令箭荷花时,令箭荷花带给“我”哪些美丽和哀伤?请简要概括。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表达的效果。

      “母亲那时 50 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

    4. (4) 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九下·恩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①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的一个亮点,就是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数量高达97个。

    ②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推动了以数字经济为发展趋势的变革浪潮,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现代社会主要经济形态。据有关统计,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39.8%,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数字职业在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体量下得以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横跨国民经济各领域,已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③从数字职业的产业分布来看,目前在我国数字经济五大产业类别中,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数量占比46.4%;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19.6%及17.5%;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的数字职业占比分别为9.3%和7.2%。从长远趋势看,随着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领域的数字职业将进一步增加,值得关注。

    ④从数字职业就业市场来看,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仅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安全领域,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140万,预计2027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00万,人才十分稀缺。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从业者。

    (摘自邱玥《开启数字人才刚需时代》)

    【文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次标注数字职业体现了国家对数字领域人才的高需求量和高重视度,数字人才的刚需时代已然开启,数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如何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强队,构建人才发展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有关专家建议:首先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比如定期举办“数字人才研修班”。通过开办数字素养研修班,培育造就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其次还要注重引进人才。比如通过持续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等,拓展人才论坛、技能大赛、引才项目推介、人才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选拔出一批与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落户。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为数字人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比如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和认定人才的主导权,尤其面向“卡脖子”技术构建领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和关键创新任务高标准配置优秀人才。

    (摘自梁雪青《创新数字人才引进举措建设数字人才高地》)

    【文本三】

    数字经济深度改变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加快修改完善劳动法,出台相应灵活用工政策,解决数字职业灵活用工中合同签订比例低、用工秩序混乱、社保缴存比例低、商业保险缺少保障等问题。在支持企业灵活配置资源提升效率的同时,劳动者权益也应获得更好保护,降低该群体的职业健康风险。制定和完善数字职业的数字安全法规,加强从业人员的数字安全教育,提升数字安全意识;健全数字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数字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加快探索优化数字职业的人才评价体系。

    (摘自邓智团《在数字职业新赛道畅快奔跑》)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修订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有重要意义。 B . 即便数字人才现在面临紧缺的局面,但也将面临技术越来越先进、能力水平越来越高的激烈竞争局面。 C . 因为如今数字人才奇缺,所以培养数字人才可不考虑多元化的职业需求,学校尽可能多开设一些专业。 D . 数字人才建设要提速,但更要规范,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数字安全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安全意识。
    2. (2) 综合以上材料,下面关于我国数字职业特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B . 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面临较大缺口,需要注重数字人才培养工作。 C . 数字职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用工不规范,数字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D . 数字职业需要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强队,目前主要靠引进数字化人才。
    3. (3) 文本一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 2. (2023九下·榆树开学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1. (1) 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结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 B . “印痕行为”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C . “印痕行为”对动物的晚期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D . 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
    2. (2) 根据原味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 . 第⑦⑧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C . 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更愿意与由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 D . 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
    3.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目前 , 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 3. (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  

    无言“战友”

    李晓林

    ①生活在边关,看不完的是雪山,离不开的是军马。

    ②一九八七年的夏天,伊犁河畔运来了一批马,车刚到连队,我们就被车上一匹军马所迷倒。只见它耳小直立高耸,眼偏长且闪光,长约有一丈,高有八尺,警觉敏锐,油亮如漆的毛鬃闪闪发光,透着一种桀骜不驯、雄视万里的神威。细一看档案,此马才一岁,正是青春年少时段,我们都叫它枣红马。枣红马和它一起来的“战友”呼啦啦地被赶进了连队的马厩,这就是它们的“家”了,也是它们一生中的起点和终点。

    ③我和连队的兵好奇地前往马厩内欣赏,吃惊的是根本靠近不了枣红马身前,饲养兵喂饲料,也要离远点,动作要快,否则,它会发出一种凶怒的吼叫。年底,连队来了一位叫朱古都的蒙古族新兵。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熟知马的习性,一看此马骨相,主动请缨来驯马。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一月后,倔犟的枣红马被驯服得乖乖贴贴,任其摆布,自然,朱古都成了连队的饲养马倌。

    ④最让我们感觉枣红马“神”的是在一次雪山执勤中的神奇表现了。

    ⑤一次,排长带队到一个雪山中的点位执勤巡逻。出发时,天空蔚蓝,阳光灿烂。下午时分,高原上的天说变就变 ,转眼就变得黑云翻滚,狂风大起,继而鹅毛大雪夹杂着沙粒铺天盖地袭来,席卷着高原上的群山沟壑,搅动得天昏地暗,视线茫茫,十米外根本看不到。巡逻队被这鬼天气“围堵”在一个风口处,怎也走不到返回去的原路上。这时,骑着枣红马的朱古都大喊一声:“别怕,大家下马将马缰绳一个连一个串起来,谁也丢不掉,然后我带头前面走,你们跟着。”所有兵听从朱古都的安排,伏在马鞍上,任凭枣红马迎风稳健前行在视野昏暗的戈壁上。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走出了狂风大作的迷茫雪海。后来我问朱古都:“你怎知道枣红马能识路?”他说:“每个马的后腿上都有个小白点,那是马的夜眼,个个马都有。”我到马厩细看马的后腿,还真是有,看来能人在兵中。

    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晃三年过去,朱古都到了复员的年龄了。临上车时,朱古都突然说:

    我再去看看马。”于是,他专门到马厩里将所有的马抚摸了一遍。当走到枣红马身边时,那马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吃草的头颅摇晃着,伸出了舌头舔了舔正在给它喂草料的朱古都的手。见此情景,朱古都内心伤感,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马儿,你陪伴了我三年,今天我就要走了,你就在这好好尽职吧!”说完,朱古都快快走出马厩上车,告别了这个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边关。

    ⑦当我们送别老兵的车走后准备回宿舍时,没想到,感天动地的一幕竟上演了。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枣红马一口气跑到距连队五公里的达坂顶上,昂着长长的头颅,遥望着汽车卷起尘土的方向,久久不离,沉默伫立。看着此情此景,令人心恸,人与马都是有情有义的啊!我吩咐兵们多关心枣红马,多给喂点玉米粒,它也是了不起的边关无言战友。

    ⑧枣红马到连队已经有八年多了,由过去的青年变成老年了。

    ⑨六月的一天,天气出奇得好,老马照例主动走出马厩,用牙扯着战士的衣襟,让兵们把给养放在瘦骨嶙峋的脊背上,之后向对面的哨所走去。老马步履沉重地走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鼻翼翕动着,越走越大口直喘气,到了半山腰,终于支持不住了,突然,一个趔趄就地卧倒,长啸一声,七窍出血,十分钟后就断了气。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地,恋恋不舍地望着身边的兵。我得知情况后上报,团里答复:“厚葬”。

    ⑩于是,全连官兵将此“神”马就地安葬在通往前哨班的路上,并捡来石头垒成……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改动)

    1. (1) 请简要梳理发生在枣红马与战士之间的故事情节。

      时间

      故事

      刚开始桀骜不驯,后被朱古都驯服得乖乖贴。

      一次执勤巡逻时

      枣红马依依不舍,挣脱缰绳,狂奔送行,久久不舍离去

      年老的枣红马在运送给养时

    2. (2)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

      ②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

    3. (3) 文章第⑤段开头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文章以“无言‘战友’”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