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  

    无言“战友”

    李晓林

    ①生活在边关,看不完的是雪山,离不开的是军马。

    ②一九八七年的夏天,伊犁河畔运来了一批马,车刚到连队,我们就被车上一匹军马所迷倒。只见它耳小直立高耸,眼偏长且闪光,长约有一丈,高有八尺,警觉敏锐,油亮如漆的毛鬃闪闪发光,透着一种桀骜不驯、雄视万里的神威。细一看档案,此马才一岁,正是青春年少时段,我们都叫它枣红马。枣红马和它一起来的“战友”呼啦啦地被赶进了连队的马厩,这就是它们的“家”了,也是它们一生中的起点和终点。

    ③我和连队的兵好奇地前往马厩内欣赏,吃惊的是根本靠近不了枣红马身前,饲养兵喂饲料,也要离远点,动作要快,否则,它会发出一种凶怒的吼叫。年底,连队来了一位叫朱古都的蒙古族新兵。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熟知马的习性,一看此马骨相,主动请缨来驯马。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一月后,倔犟的枣红马被驯服得乖乖贴贴,任其摆布,自然,朱古都成了连队的饲养马倌。

    ④最让我们感觉枣红马“神”的是在一次雪山执勤中的神奇表现了。

    ⑤一次,排长带队到一个雪山中的点位执勤巡逻。出发时,天空蔚蓝,阳光灿烂。下午时分,高原上的天说变就变 ,转眼就变得黑云翻滚,狂风大起,继而鹅毛大雪夹杂着沙粒铺天盖地袭来,席卷着高原上的群山沟壑,搅动得天昏地暗,视线茫茫,十米外根本看不到。巡逻队被这鬼天气“围堵”在一个风口处,怎也走不到返回去的原路上。这时,骑着枣红马的朱古都大喊一声:“别怕,大家下马将马缰绳一个连一个串起来,谁也丢不掉,然后我带头前面走,你们跟着。”所有兵听从朱古都的安排,伏在马鞍上,任凭枣红马迎风稳健前行在视野昏暗的戈壁上。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走出了狂风大作的迷茫雪海。后来我问朱古都:“你怎知道枣红马能识路?”他说:“每个马的后腿上都有个小白点,那是马的夜眼,个个马都有。”我到马厩细看马的后腿,还真是有,看来能人在兵中。

    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晃三年过去,朱古都到了复员的年龄了。临上车时,朱古都突然说:

    我再去看看马。”于是,他专门到马厩里将所有的马抚摸了一遍。当走到枣红马身边时,那马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吃草的头颅摇晃着,伸出了舌头舔了舔正在给它喂草料的朱古都的手。见此情景,朱古都内心伤感,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马儿,你陪伴了我三年,今天我就要走了,你就在这好好尽职吧!”说完,朱古都快快走出马厩上车,告别了这个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边关。

    ⑦当我们送别老兵的车走后准备回宿舍时,没想到,感天动地的一幕竟上演了。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枣红马一口气跑到距连队五公里的达坂顶上,昂着长长的头颅,遥望着汽车卷起尘土的方向,久久不离,沉默伫立。看着此情此景,令人心恸,人与马都是有情有义的啊!我吩咐兵们多关心枣红马,多给喂点玉米粒,它也是了不起的边关无言战友。

    ⑧枣红马到连队已经有八年多了,由过去的青年变成老年了。

    ⑨六月的一天,天气出奇得好,老马照例主动走出马厩,用牙扯着战士的衣襟,让兵们把给养放在瘦骨嶙峋的脊背上,之后向对面的哨所走去。老马步履沉重地走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鼻翼翕动着,越走越大口直喘气,到了半山腰,终于支持不住了,突然,一个趔趄就地卧倒,长啸一声,七窍出血,十分钟后就断了气。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地,恋恋不舍地望着身边的兵。我得知情况后上报,团里答复:“厚葬”。

    ⑩于是,全连官兵将此“神”马就地安葬在通往前哨班的路上,并捡来石头垒成……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改动)

    1. (1) 请简要梳理发生在枣红马与战士之间的故事情节。

      时间

      故事

      刚开始桀骜不驯,后被朱古都驯服得乖乖贴。

      一次执勤巡逻时

      枣红马依依不舍,挣脱缰绳,狂奔送行,久久不舍离去

      年老的枣红马在运送给养时

    2. (2)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

      ②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

    3. (3) 文章第⑤段开头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文章以“无言‘战友’”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