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4-20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根据能源的分类,下列全部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A . 天然气    蒸汽    风力 B . 石油    流水    天然铀矿 C . 原煤      核能    电力 D . 焦炭    酒精    潮汐能
  • 2.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 Mg2+ 1s22s22p6 B . F     1s22s22p5 C . Ar  1s22s22p63s23p6 D . Cr     1s22s22p63s23p63d44s2
  • 3. 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 是3,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 )
    A . 1×10-11 mol·L-1 B . 1×10-3 mol·L-1 C . 1×10-7mol·L-1 D . 0.1 mol·L-1
  • 4. (2016高二上·泰州期中)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 恒容,充入N2 C . 恒容,充入He D . 恒压,充入He
  • 5. 图中烧杯中盛的是天然水,铁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 . ⑤>②>①>③>④ B . ⑤>②>③>④>①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④>③>⑤>②>①
  • 6.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不能是(   )
    A . MgO B . Mg(OH)2 C . NH3.H2O D . MgCO3
  • 7. 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 . 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 .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 8. 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金属片A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H2 B . 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 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 . 金属片A、B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pH增大 B .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 (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减小 C . 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 . Na2CO3溶液中:2c(Na+)=c(HCO3-)+c(H2CO3)+c(CO32-)
  • 10. 在一密闭容器中,当反应aA(g) bB(g)+c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原来的55%,则(   )
    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 a>b+c C .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D . 以上判断都错误
  • 11. 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 12. 环保、安全的铝­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B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 .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 . 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KI溶液制取1 mol KIO3 , 消耗铝电极的质量为54 g
  • 13.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颜色 B . 容器内压强 C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 混合气体的密度
  • 14. 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pH

    11

    11

    3

    3

    A . 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 . 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 . V1L④和V2L②混合,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1=V2 D .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③>④
  • 15. 已知: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1。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过程体系的能量变化

    CO

    H2O

    CO2

    H2O

    1

    4

    0

    0

    放出热量:32.8 kJ

    0

    0

    1

    4

    热量变化:Q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 . 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 . 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D . 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 16. 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V0的HX、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HX):a>b B . HX、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 C .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a<b D . lg  =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HX、HY和H2O的挥发),则 减小
  • 17. 汽车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B .     C . D .
  • 18. 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6mol·L-1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mol电子 B . 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mol·L-1 C .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D . 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mol·L-1
二、<b>综合题</b>
  • 19.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g)和B,发生反应:xA(g) +2B(s) yC(g)   △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示可确定x:y=
    2. (2) 0 -10min容器内压强 (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3. (3) 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填编号,下同);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①减压 ② 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 降温⑥ 加催化剂

    4. (4) 若平衡1的平衡常数为K1 , 平衡II的平衡常数为K2 , 则K1(填“>”“=”或“<”)K2
  • 20. 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 (1) 甲池为装置(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 (2) 甲池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导线中通过mol电子。
    3. (3) 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NO3-的浓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其他条件不变,若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铜棒称量,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乙池中的某盐溶液是足量AgNO3溶液,则乙池中左侧Pt电极反应式为,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溶液恢复原来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填化学式)。
  • 21. 某探究性学习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试验温度/K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KMnO4溶液(含硫酸)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2

    0.02

    5

    0.1

    3

    t1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5

    t1


    1. (1) 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T1=;通过实验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2) 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利用实验B 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3. (3) 实验二: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2的体积;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上图乙)。

      根据反应的图像(图乙)分析:0-lmin盐酸与镁反应比1-2min反应快的原因:

    4. (4) 对照实验:用20mL 水代替酸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当水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的活塞(填“会”或“不会”)向右移动。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象,上图中气体发生装置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合理,则忽略下问;若不合理,请改进上述装置使其变成合理的装置图: (用必要的文字或装置图进行回答)。

  • 22.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O2 , 还含有少量(Hg2+等)重金属化合物杂质。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 , 还含有SiO2和Al2O3等杂质。工业上采用同槽硫酸酸溶等工艺制备碳酸锰并回收硫酸铵,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Ksp[Al(OH) 3]=1 3×10-33 , Ksp[Fe(OH) 3]=5.3×10-38 , 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6视为沉淀完全。)

    1. (1) 为了提高锰元素的浸出率,在“浸取”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等。

    2. (2) 流程“氧化”中加入MnO2与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滤渣2”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4. (4) 流程“除重金属”时使用(NH42S而不使用Na2S的原因是
    5. (5) 流程“50℃碳化”得到碳酸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6) 生成的碳酸锰产品需经充分洗涤,检验产品完全洗净的方法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