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五 /第二单元 /7 *陈情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3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 B . 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 C . 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 . 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 2.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祖母无臣,无以余年

    A . 愿陛下矜悯愚 B . 臣具以表 , 辞不就职 C . 凡在故老 , 犹蒙矜育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
  • 3.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句式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 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C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4.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①臣供养无主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A .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 .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 .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生孩六月,慈父背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B .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去六月息者也 C . 三餐反                       温故知新 D . 州司临门,急星火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 6.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 .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 . 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 .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 7. 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 .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 .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 8. 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④⑥
二、<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孝谨闻。刘氏有疾,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 . 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 . 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 . 之                     善:好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密奉事孝谨闻             臣险衅,夙遭闵凶 B . 迁汉中太守               西入关见卫将军 C . 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有暇讲学忘疲 D . 齐桓得管仲霸             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 .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 . 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 . 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 (4)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③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

    陈亮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九世复仇 , 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通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 , 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被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②重湖沮洳(jù rù):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泥湿。

    1. (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也     济:渡河 B . 东宫曰监国               居:居守宫中时 C . 此钱镠所以为安            恃:赖,依赖 D . 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          径达:直接到达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的一项是(    )

      ①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

      ②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

      ③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

      ④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⑤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

      ⑥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

      A . ②④⑤ B . ②③⑤ C . ①④⑥ D . ①③⑥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 B . 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应当让人愤慨的。 C . 作者认为太子聪明睿智,且已经四十岁,却总也不让他办事,这让太子很为难,所以也不敢安闲。 D . 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②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