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2章《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963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荣获“浙江省最美生态景观”荣誉称号的开化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瀑飞潭碧,林茂树古,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 . 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鸟 B . 该森林公园内全部鲤鱼 C . 该松林公园内全部蝌蚪 D . 该森林公园内全部树木
  • 2.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 . 种群 B . 群落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 3.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 . 种群密度 B . 性别比例 C . 出生率 D . 年龄组成
  • 4.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仙人掌的叶在进化过程中退化成针形,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实例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 生活在寒冷环境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 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 .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灰色 D .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 5. 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
    A . 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 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C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6. 有一生物的排尿量少,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
    A . 草原地带 B . 沙漠地带 C . 温暖地带 D . 寒冷地带
  • 7. 李强家里养了一盆观赏植物--肾蕨,为了使它长得好,你想为他提出下列哪一种建议(  )
    A . 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 B . 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 C . 放在向阳的地方,少浇水 D . 放在背阴的地方,少浇水
  • 8. 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A . 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 . 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 . 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 . 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9.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 . 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C .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 .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 10. 农民种水稻的田里经常长一种叫“稗”的杂草,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比水稻高,长势好,成熟早,因此,很难把它从水稻田里驱除干净.从中可以得知,稗和水稻之间的关系是(  )
    A . 合作关系 B . 竞争关系 C . 捕食关系 D . 共生关系
  • 11. 甲、乙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若在一段时间内甲、乙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 . 捕食 B . 竞争 C . 合作 D . 寄生
  • 12. 下列对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的各种成分的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 图中有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蛇 C .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 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
  • 13. 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 . 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 . 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 .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 14.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分解者很少 B . 没有消费者 C . 温度太低 D . 缺乏必要的治污措施
  • 15. 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 .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 . 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 . 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 16. 某种金合欢刺大而空,蚂蚁栖居其中,如表是某项研究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态

    没有蚂蚁生活

    有蚂蚁生活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高度(厘米)

    5月16日~6月16日

    0→6.2

    0→31

    6月17日~8月3日

    6.2→10.2

    31→72.7

    A . 蚂蚁使金合欢幼苗存活率提高 B . 蚂蚁使金合欢幼苗生长速度加快 C . 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D . 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17.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 .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 18.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 19.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B . abc表示能量的流动,且b等于a C .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D . 蘑菇属于图中所示的分解者
  • 20. 被某化工企业污染了的河流里,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情况如表

    生物体

    A

    B

    C

    D

    有毒物质浓度

    0.06

    1.23

    8

    78

    那么,据此可知该河流内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 . A→B→C→D B . A→B→C C . B→A→C→D D . A→C→B→D
二、<b >填空题</b>
  • 21. 海阳市的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种,水杉、紫锻、赤松、山杜鹃(映山红)等植物600余种,还有近千亩江北最大的淡竹和毛竹林.每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1. (1) 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2. (2)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招虎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2%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释放O2、固定CO2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绿色植物对起重要作用。
    3. (3) 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同学们调查发现,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请写山雀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22.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 (1) 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 (2) 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杳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 23. “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物种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回答:

    1. (1) 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
    2. (2)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填“强”或 “弱”)。
    3. (3) 该图中共有条食物链。 
  • 24. 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 (1) 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2. (2)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
  • 25. 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 (1) 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2. (2) 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三、<b >实验探究题</b>
  • 26.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 (1) 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引起的。
    2. (2) 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3. (3) 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选填“最大值”或“最 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 (4) 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 27.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 (1)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有关。
    2. (2) 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 (3) 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4. (4) 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四、<b >解答题</b>
  • 28. 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一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 (2) 图中(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 29. 云南红河被誉为蝶类的“伊甸园”。科考队发现此处箭环蝶爆发时,竹叶被幼虫吃光,但是,竹子不会因此而死去,而且来年还长得比往年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1. (1) 对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 . 箭环蝶长期有规律地爆发,可能使竹子的变异性增加 B . 箭环蝶与竹子之间已达到完美程度,都不需要继续变异 C . 有益于竹子的微小变异被遗传下来,最终成为竹子特有的性状 D . 箭环蝶“大脑”与人脑一样发达,知道竹子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2. (2) 箭环蝶成虫常聚集在植物发酵腐烂处取食,它们喜欢吃什么呢?研究人员取四条干燥有吸水性的相同绳子,分别浸泡在清水、0.5%白酒(溶质为酒精)、0.5%蔗糖水、0.5%食盐水中相同时间。取出,相隔相同距离悬挂在环境相同的竹林之间。统计2小时内每条绳子上箭环蝶停留数,数据如下表。

      箭环蝶

      停留数(只)

      清水

      0.5%

      白酒

      0.5%

      蔗糖水

      0.5%

      食盐水

      绳子上段

      0

      0

      0

      0

      绳子中段

      0

      3

      1

      1

      绳子底端

      0

      35

      2

      0

      用浸泡“白酒”的绳子引诱箭环蝶,你认为科考人员建立的假设是
    3. (3) 箭环蝶大量聚集在绳子底端取食(如右图)。你的解释是
  • 30. 2012年4月27号起至5月1号,中央电视台主导的水深百米的千岛湖水下千年古城探秘大型直播活动曾持续直播。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水淹古城不过一夕之间,而重见天日却坎坷重重。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古城如何走出水底,重现风光?请你根据科学知识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浸没在水下几十年的千年古城能看作是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吗?并说出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