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连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上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18-04-02 浏览次数:27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 2. 中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人 D . 北京人
  • 3.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    )
    A . 能够直立行走 B . 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C .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D .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 4. 大家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早晨,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 . 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用磨制石器射死了一头野兽 C . 大家很高兴,马上动手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 . 晚上,大家一起睡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 5. (2016七上·北海期末)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证据,历史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 学会使用火 B . 爱美 C . 居住在北京 D . 学会直立行走
  • 6.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其重要研究证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资料 C . 古人类化石 D . 神话传说
  • 7. 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 . 吃上用陶器盛着的煮熟的猪肉 B . 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 . 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 . 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 8. (2017七上·漳州期中) 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 . 建造干栏式房屋 B . 种植粟 C . 铸造司母戊鼎 D . 使用甲骨文
  •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原始居民中找到证据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10. 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令人惊叹,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1.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火的使用 C . 建造房屋 D . 使用陶器
  • 12.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下列关于阪泉之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战争发生在距今约四五千年时 B . 交战双方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 C . 交战地点在长江流域的阪泉 D . 战争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 14. 传说中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交战的地点是(    )
    A . 涿鹿 B . 阪泉 C . 临洮 D . 历山
  • 15. 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下列发明与炎帝无关的是(    )
    A .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乐器 B . 学会煮盐 C . 创造文字,制作音律,擅长纺织 D . 制作陶器,通商交换
  • 16.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居民 C . 炎帝和黄帝 D . 尧舜禹
  • 17. (2017七上·东莞月考) 史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后,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此段史料是(    )
    A . 第一手材料 B . 第二手材料 C . 考古发现 D . 实地考察材料
  • 18. 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 B . 史实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真实写照,传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 C . 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某些历史的成分 D . 传说就是史实,只不过升华了一些,更精彩了一些
  • 19.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0.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1.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 . 舜传位于禹 B . 禹传子,家天下 C .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 汉武帝大一统
  • 22. 史书上记载,商汤灭夏桀时,各地人民都渴望商朝军队的到来──“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 . 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C . 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 . 商军伐夏深得民心,是正义之举
  • 23.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 .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 .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 24. 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
    A . B . C . D .
  • 25.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 火的使用 B . 青铜器和甲骨文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 . 都江堰
  • 26.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制造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7.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28.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商朝是叙述中国历史的起点。其依据是(    )
    A . 鱼纹彩陶盆和半坡遗址 B . 猪纹黑陶钵和河姆渡遗址 C . 甲骨文和安阳殷墟遗址 D . 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其遗址
  • 29. (2017七上·句容期中)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二、<b >辨析题</b>
  • 30. 在探究“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时,同学们看到了下图图片。

    小思说:“这是半地穴式房屋。”

    小考说:“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

    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三、<b >综合题</b>
  • 31. 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诚挚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 (1) 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你会捎带什么特产作为礼物?
    2. (2) 他们可能会用哪些饭菜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
    3. (3) 半坡居民为招待远道而来的你,要把猎取的野猪后腿剁下进行烧烤,他们使用的工具是(    )

    4. (4) 在生产生活方面,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三点即可)
  • 32.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朝更替我知道】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材料二:

    1.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夏商周更迭的表格。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暴君(昏君)

      灭亡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周武王

      厉王、幽王

      公元前771年

    2. (2) 哪一次战争导致了“商周政权的更迭”?
    3. (3) 根据图一,指出分封制的分封对象。观察图二,指出位于第一层(最顶层)的人。
    4. (4) 根据上述图片,指出分封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5. (5) 【治乱兴衰我感悟】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朝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化。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商朝的青铜器成就反映了商朝雄厚的国力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依据材料,指出代表商朝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