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数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6-10-19 浏览次数:5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6高二下·信宜期末) 命题:“若x2>1,则x<﹣1或x>1”的逆否命题是(   )
    A . 若x2>1,则﹣1≤x≤1 B . 若﹣1≤x≤1,则x2≤1 C . 若﹣1<x<1,则x2<1 D . 若x<﹣1或x>1,则x2>1
  • 2. 双曲线 =1的焦距是(   )
    A . 4 B . 2 C . 6 D . 与m有关
  • 3. 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D为坐标原点O,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与 共线的向量的坐标可以是(   )

    A . (2,﹣2,2) B . (﹣2,﹣2,2) C . (﹣2,2,2) D . (﹣2,﹣2,﹣2)
  • 4. (2016高二下·信宜期末) 直线l:2x﹣y+2=0过椭圆左焦点F1和一个顶点B,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 B . C . D .
  • 5. “点P的轨迹方程为y=|x|”是“点P到两条坐标轴距离相等”的(   )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 6. 已知O(0,0,0),A(2,1,1),B(1,1,﹣1),点P(λ,1,3)在平面OAB内,则λ=(   )
    A . 2 B . 3 C . 4 D . 5
  • 7. 在一次跳高比赛前,甲、乙两名运动员各试跳了一次.设命题p表示“甲的试跳成绩超过2米”,命题q表示“乙的试跳成绩超过2米”,则命题p∨q表示(  )

    A . 甲、乙恰有一人的试跳成绩没有超过2米 B . 甲、乙至少有一人的试跳成绩没有超过2米 C . 甲、乙两人的试跳成绩都没有超过2米 D . 甲、乙至少有一人的试跳成绩超过2米
  • 8. 双曲线x2﹣y2=1的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2=4x交于O,A,B三点,O为坐标原点,则|AB|等于(   )
    A . 4 B . 6 C . 8 D . 16
  • 9.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OAB的法向量为 ,O为坐标原点.已知P(﹣1,﹣3,8),则P到平面OAB的距离等于(   )
    A . 4 B . 2 C . 3 D . 1
  • 10. 已知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准线为l,P是l上一点,Q是直线PF与抛物线C的一个交点,若 ,则|QF|=(   )
    A . B . C . 3 D . 6
  • 11.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若AA′=2AB,则异面直线AB′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 0 B . C . D .
  • 12. 已知集合D= ,有下面四个命题:

    p1:∃(x,y)∈D, ≥3        p2:∃(x,y)∈D, <1

    p3:∀(x,y)∈D, <4        p4:∀(x,y)∈D, ≥2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 p1 , p3 B . p1 , p4 C . p2 , p3 D . p2 , p4
二、<b >填空题</b>
三、<b >解答题</b>
  • 17. 已知命题p:关于x的方程x2﹣ax+a+3=0有实数根,命题q:m﹣1≤a≤m+1.
    1. (1) 若¬p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2) 若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18. 已知双曲线 (a>0,b>0)的离心率为 ,虚轴长为4.
    1. (1)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2) 过点(0,1),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OAB的面积.
  • 19. 如图所示,DC⊥平面BCEF,且四边形ABCD为矩形,四边形BCEF为直角梯形,BF∥CE,BC⊥CE,DC=CE=4,BC=BF=2.

    1. (1) 求证:AF∥平面CDE;
    2. (2) 求平面AEF与平面ABCD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 20. 点P在圆O:x2+y2=8上运动,PD⊥x轴,D为垂足,点M在线段PD上,满足
    1. (1) 求点M的轨迹方程;
    2. (2) 过点Q(1, )作直线l与点M的轨迹相交于A、B两点,使点Q为弦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 21.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AA1=AB=AC=2,BC=2 ,M,N分别是CC1 , BC的中点,点P在直线A1B1上,且

    1. (1) 证明:无论λ取何值,总有AM⊥PN;
    2. (2) 当λ取何值时,直线PN与平面ABC所成的角θ最大?并求该角取最大值时的正切值.
  • 22. 已知抛物线C:y2=x,过点M(2,0)作直线l:x=ny+2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点N是定直线x=﹣2上的任意一点,分别记直线AN,MN,BN的斜率为k1 , k2 , k3
    1. (1) 求 的值;
    2. (2) 试探求k1 , k2 , k3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