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是小语同学在“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中发表的感言,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

    阅读是最值得赞美的姿态。一有闲暇,我总会坐在窗前,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要是遇到疑惑,我会根究底,直到释疑为止;倘若碰到一本好书,我会喜出望外,然后翻来覆去地品读。

    这个学期,读《纪念白求恩》,我认识了一位高尚、纯粹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读《皇帝的新装》,我从怪诞不经的故事中学会了辨别人性的真假;读《再塑生命中的人》,我遇,见了与不幸命运抗争的海伦·凯勒,她百折不挠,让自己黑暗的世界也变得花团锦。cù____;读《植树的牧羊人》,我认识了一位沉默寡言的牧羊人,他以个人微bó____的力量,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富饶的家园。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多读书不但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当博览群书后,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自然会慢慢提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怅然 , 也不会惊慌失措。人生几十年,我们要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去,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的中华儿女。

    1. (1) 给加点字注音。

      根究底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团锦cù

      微bó

    3. (3) 感言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3个。
    4. (4) 结合语境,解释感言中画横线的词语。

      不毛之地:

      怅然:

    5. (5)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阅读是最值得赞美的姿态”中的“阅读”“值得”“赞美”“姿态”都是形容词。 B . “捧一本书”中的“捧”“—”“本”“书”依次是“动词”“数词”“量词”“名词”。 C . “多读书不但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中的“狭隘”是贬义词。 D . “我们要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去”中的“热忱”与词语“热情”是同义词。
  • 2. 阅读古诗文,可以丰盈我们的人生。请你根据提示填写内容。

    人生遇挫,读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从“①,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感受乐观豁达的意志;心浮气躁,读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非淡泊无以明志,②”中学习修身治学的教诲;遭人误解,读读《论语》;从“③,不亦君子乎”中了解对待误会的态度;阻滞不前,读读谭嗣同的《潼关》,从“④,山入潼关不解平”中收获勇往直前的力量;追忆往昔,读读⑤的《江南逢李龟年》,从“⑥,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回忆过往岁月的美好;天地狭小,读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从“⑦”中找寻开阔旷达的境界;久别思亲,读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⑧”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共话今宵的情景。

二、阅读(3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此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对“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 . 我们家已经不喜欢养猫了。 C .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 . 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便于作者抒情议论,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B . 作者善于设置伏笔,前后呼应。如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埋下伏笔。 C . 作者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但是本文的感情基调却是轻松愉悦的。 D . 文章“黑猫”的出现,不仅使得情节发生了陡转,更使“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3. (3)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狐狸买手套

    新美南吉

    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

    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样包,仍然露出雪光来。

    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不久,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小狐狸看到后,就说:“妈妈,星星掉到那儿了,是吧?”

    “那不是星星。”狐狸妈妈说着,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

    看到镇上的灯光,狐狸妈妈想起了有一次和朋友到镇上去遇到的倒霉事。当时,狐狸妈妈一再劝说,不要偷东西,但朋友不听,想偷人家的鸭子,结果被人发现使劲追赶,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妈妈,站着干什么呀?快点走吧。”

    尽管小狐狸在妈妈的肚下催促,可狐狸妈妈怎么也不敢往前走了。它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买手套的好办法,只好让小狐狸独个儿去镇上。

    “宝宝,伸出一只手来。”

    狐狸妈妈握住小狐狸伸出的那只手,不大工夫,那只手变成了可爱的小孩手了。小狐狸把那只手伸开,握住,又掐,又嗅。

    “真奇怪啊,妈妈,这是什么呀?”小狐狸说着,借着雪光,又仔细端详起那只变了形状的手。

    “这是小孩手,宝宝。去了镇上有很多人家。首先要找挂着黑色大礼帽招牌的人家,找到后,咚咚地敲敲门,然后说“晚上好,。你这样做了,人家就会从里面把门打开个缝,你从门缝里把这只手,哦,就是这只小孩手伸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副合适的手套。’明白了吗?可不能把那只手伸进去啊。”狐狸妈妈耐心地教导着小狐狸。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狐狸不解地反问道。

    “因为人家要是知道你是狐狸的话,不但不卖给你手套,还要抓住你往笼子里关呢!人哪,真是可怕的东西啊!”

    “嗯。”

    “千万不能把那只手伸进去。噢,要把这只,瞧,把这只小孩手伸进去。”狐狸妈妈说着,把带来的两个白铜钱,塞进小狐狸的那只小孩手里。

    小狐狸在映着雪光的原野上,摇摇摆摆地朝着镇上的灯光走去。

    开始只有一个灯,接着出现两个,三个,后来增加到十几个。

    小狐狸看着灯光,心里想:灯就像星星似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蓝的哪!

    不久,到了镇上。大街上,家家户户都已经关了门,只有柔和的灯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映在街道的积雪上。

    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帽子店。妈妈在路上曾仔细告诉它的。画有黑色大礼帽的招牌,在蓝色灯光的照耀下,挂在门前。

    小狐狸按照妈妈教的,咚咚敲了敲门,问道:晚上好。里面响起咯噔咯噔的声音。然后,门嘎吱一声开了一寸左右的缝。一道灯光穿过门缝,长长地映在街道的白雪上。小狐狸的眼睛让灯光一晃,一下子慌了起来,把不该伸进去的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双合适的手套吧。”

    帽子店的人看到这只手,不由得“哎呀”了一声。他想:这是狐狸手呀,狐狸买手套一定是拿树叶来买了。于是,他说:“请先交钱。”

    小狐狸握着两个白铜钱,老实地交给了帽子店的人。那人用食指弹弹,然后互相敲敲,发出叮叮好听的声音。他想,这不是树叶,是真正的铜钱,便从柜子里取出小孩用的毛线手套,放到小狐狸的手里。小狐狸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帽子店。它顺着来的路一边走,一边想,妈妈说人是可怕的东西,可今天的事却并没感到人有什么可怕。

    当它正要从一个窗户下走过时,忽然听到人的声音。啊,这是多么慈祥,多么好听,多么稳重的声音呀!

    “睡吧,睡吧,躺在妈妈的怀里,睡吧,睡吧,枕在妈妈的胳膊上。”

    小狐狸想,这声音肯定是小孩妈妈的声音。因为每当小狐狸困了想睡觉时,狐狸妈妈也是用这种慈祥的声音,摇着它睡着的。

    接着,是小孩的声音:“妈妈,这么冷的晚上森林里的小狐狸冷不冷?”

    又是小孩妈妈的声音:“森林里的小狐狸啊,听着狐狸妈妈的歌儿,在洞里就要睡着了。好宝宝快睡吧,看看宝宝和狐狸哪个睡得快。一定是宝宝睡得快。”

    小狐狸听到这儿,忽然想起妈妈来了。它飞快地朝着妈妈等候的地方跑去……

    1. (1) 这篇童话写了小狐狸买手套的故事,请根据情节发展,补全下面方框内的内容。

      狐狸妈妈带小狐狸去镇上买手套,路上想起曾经的倒霉事。

      狐狸妈妈让小狐狸独自去镇上买手套之前,    ①    

      小狐狸到镇上的帽子店买手套。

          ②    

      回来的路上,    ③    

    2. (2) 童话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请结合加点的拟声词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狐狸按照妈妈教的,咚咚敲了敲门,问道:“晚上好。”里面响起咯噔咯噔的声音。然后,门嘎吱一声开了一寸左右的缝。一道灯光穿过门缝,长长地映在街道的白雪上。

    3. (3) 文中的小狐狸形象鲜明,你喜欢文中的小狐狸吗?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4. (4) 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不幸被贬的友人王昌龄的,题目中的“左迁龙标”和“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是地名。 B . 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这句朗诵时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C . 第二句点题,“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 . 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悬念。
    2.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太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 ,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苦: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狼径           太丘舍 B . 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国人 C . 一犬坐于前         奈何忧 D . 方缚带           非志无成学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对屠户,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B . 甲文中“屠暴起”中的“暴”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C . 乙文“一屠暮行”中的“暮”字,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处境危险。 D . 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两文中的屠户面对狡猾的狼,都表现得很机智。
    3. (3) 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

    4. (4) 乙文中“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这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 (5) 甲、乙两文,你认为哪一个故事写得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三、综合(10分)
  • 7. 锦育中学初一年级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做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表,写出结论。

      锦育中学初一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调查表

      个人常用阅读方式

      人数(280人)

      百分比

      粗略浏览一遍,看完后搁置一边

      84

      30%

      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

      11

      4%

      精读,但不做批注

      28

      10%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选择精读章节

      17

      6%

      为考试,死记硬背名著知识

      101

      36%

      欣赏影视剧,很少阅读原著

      39

      14%

    2. (2) 【读名著】请根据下面的片段和括号里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三打白骨精(片段)

      师徒四人走入一片荒山野岭,道路艰险难行,四周没有人家。唐僧腹中饥饿,派悟空去采野果来吃。山上的只魔妖精趁机化作年轻女子,带着食物,来戏弄唐僧等人,意图来吃唐僧肉。孙悟空摘了桃子,一个筋斗云翻回来,认出妖精。

      孙悟空:A(此处填入适当的动作描写)

      唐僧:(急忙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要打谁?

      B(人物):(努着嘴,拿着九齿钉耙道)好好的女子为何要杀?

      孙悟空:这是妖怪啊!

      唐僧:(恼怒道)C(此处填入适当的语言描写)

      孙悟空: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3. (3) 【开讲座】本周五学校想请著名诗人刘湛秋爷爷前来为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一次文学方面的讲座,学校委派小文去邀请他,见面后小文应该怎么说?
四、写作(50分)
  • 8. 合  如果在2024年的某一天,《西游记》中的唐僧或孙悟空,《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或寿镜吾,《再塑生命的人》中的海伦·凯勒或安妮·莎莉文,《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或织女,他们穿越时空,来到长寿之乡浦北,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又会发生什么趣事呢?

    请选择以上所列举的人物中的某一个人物。以“2024,来到寿乡浦北”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围绕主题,展开合理想象,内容健康向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