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度质量检测试...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库”,是气候调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成员。据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含50个冰川,这些冰川占地球冰川总面积的近10%。它们不仅景色壮美奇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长久以来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幸免,取决于能否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加速消融。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园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在2000年以后退化不断加速的冰川之一。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其他冰川的参照对象,它的变化警示着人们,加拿大西部其他数百个冰川可能面临类似的危机。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出版的报告《世界遗产冰川——气候变化的哨兵》分析说,随着未来冰川继续消退,冰川径流在达到峰值后,便会稳步下降。而冰川径流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冰川径流的变化还可能影响水力发电,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范围发生变化。

    尤其还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该报告指出,随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并不断扩张,最终发生溃决导致洪水,可能对湖泊下游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2022年8月巴基斯坦发生的毁灭性洪水灾害,就与当年春季严重热浪后冰川融化导致冰川湖溃决有关。

    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严重的气候异常——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波默罗伊预测,今年将是佩托冰川有记录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他说,今年创纪录的野火季节产生的烟雾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烟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冰层免受阳光照射,但从长远来看,烟雾会使冰层变暗,并可能导致融化速度最多增加10%。

    中国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表示,“根据冰芯记录分析,在过去50年里,特别是自1951年以来,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过去十多年里,我们监测到南亚地区的黑碳、有机碳等各种颗粒态污染物能够跨越喜马拉雅山脉传输到青藏高原上来。而沉积在冰川中的深色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珠峰地区冰川融化。”[注]

    “冰川消融无法阻止,只能减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冰川消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节能减排。”康世昌说,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对于个人来说,大家要尽量减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

    (摘编自《这里的冰川:消融无法阻止》,《环球》2023年第19期)

    材料二

    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18个省(区、市)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

    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年来,青海出境输送水量增加的同时,冰川、冻土消融退化,极端天气多发。原本青海省以干旱、缺水著称,从2018年开始,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青海省原来的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已被打破,颠覆认知的小尺度、小范围极端降水频发,山洪灾害防御形势趋紧、难度变大。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青海极端天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中,极暖事件增多、极冷事件减少,极端气温事件从日间极端高温向夜间和日夜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转变,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发生的概率将会提高。专家认为,对于青海乃至些个青藏高原总体气候表现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特征,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对于升温这一结论,已经非常明确。近10年是21世纪以来青海的最暖时期。

    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呈退缩态势。研究人员发现,与第二次冰川编日(2006年到2010年)相比,2019年到2020年,三江源格拉丹东冰川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5.51%、4.96%,冰储量分别减少23.43%、4.39%。长期观测数据显示,过去40年来,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而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

    根据青海省水利厅发布的《2022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2022年青海省地表水出境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9.6%。过去十年,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较多年平均增加17.7%。专家表示,根据近年来开展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等研究课题成果,江源地区对外输送水量增加,主要是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

    青海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青海所在的青藏高原对东亚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它牵动着整个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的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表明,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影响区域环流,还影响了全球的环流和季风的演化。

    目前,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研究仍有很多领域需要突破,比如各个天气气候系统之间的变化关系、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机理研究等。

    研究气候变化,离不开完善的气候观测和监测系统。气候变化涉及较大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通过相应的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其变化过程和机理。专家表示,应继续增设长期观测站网,加强不同区域、部门、学科领域的合作。

    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源头地区生态修复,组建万名生态管护员巡护队伍……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地牢固树立。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极端天气复杂多发冻土冰川消融加剧——“中华水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12月14日)

    【注】据《科学通报》载,在全国范围内青藏高原的大气环境整体洁净。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因为景色壮美奇绝,还有生物丰富多样,而成为当地重要的教育资源。 B . 冰川是否会完全消失,这取决于人类能否把全球的平均气温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C . 2019—2020年,格拉丹东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到5.51%、4.96%,说明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在退缩。 D . 关于青藏高原总体气候到底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学术界众说纷纭,但都认为该地区的总体气温在升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如果能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就能减缓冰川消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B . 青海地区以前都以干旱、缺水著称,但从2018年开始,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这和该地区冻土、冰川淯融加剧有很大关系。 C . 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和气温呈正比关系,数据表明,气温每升高1℃,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 D . 青海所在的脊藏高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牵动着全球的大气环流,这使青海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据观测,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大部分来自南亚地区,而本土影响较小,这与我国对青藏高原本土环境的保护分不开。 B . 数据显示,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这直接导致了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的增加。 C . 除大幅减少碳排放外,各国还应共同设立国际冰川监测和保护基金,这可以有效地早期预警、应对并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 D . 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这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表现,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就是我国的具体行动。
    4. (4) 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阐释“死亡螺旋”这一词语的含义。
    5. (5) 冰川消融会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满窗户的山坡

    刘亮程

    县上给村里拨了廊坊保护款,每家补贴1.8万元,要求把旧窗户和门都换成塑钢的。村里半数人家住拔廊坊,这种早期汉民居住的老房屋,因为廊檐往外拔出来一两米,有立柱支撑,形成廊,取名拔廊坊。住拔廊坊的人家得了补贴,好多旧木窗木门被拆后扔在一边。也有人家把拆掉的木门窗又换回来。

    我们连买带捡收集了好多旧木门窗,堆在书院里。最先的打算是用这些旧木门窗,把书院朝马路的那段院墙围起来。原来的院墙残缺不整,到处是豁口和窟座。我想把破院墙拆了,做一个最别致的院墙,名字叫村庄纪念墙。大概方案是:收来的每家的旧门窗,用墙垛单独隔一个单元,门朝外,门楣上有这家的姓名和来历。每个门上配一把锁,钥匙发给那家人,什么时候他们想进书院,或是想进自己家的老门了,就拿钥匙打开。

    几十户人家的门窗连成一个长长的墙,看过去户挨户住了许多人家,每户人家的门窗都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漆色不一样,漆掉光后木头的老旧还是不一样。

    我给村里这些人家留了一扇门,这样书院就成了全村人的。他们可能也不会来开那个已经扔掉的门,那扇门里再也没有他们一样东西。但也不一定,在某个夜里,某人被月光喊醒,穿鞋出门,拿着我给的钥匙,梦游似的行到书院墙根儿,找到镶嵌在院墙上他家的旧木门,开锁,推门,可他怎么也推不开。①他不知道我从里面也上了锁,那锁的钥匙在我这里。他推窗户,也推不开,窗户也从里面锁住。他爬窗户上往里望,一院子的月光树影。

    我这样想的时候,仿佛在替另一个人做梦。一定有人会做这样的梦。如果我真的把这些旧木窗做成院墙立在路边,全村人都会因它而做梦。我也会一个一个地梦见他们。每个窗户曾经都是一家人的眼睛,他们扒着窗户往外看时,他们在村庄的内部。我有可能从这些旧门窗里窥见他们的生活,在有月光的夜晚,那些从来关不严实的门缝、变形的窗框里走掉的人声,仿佛又回到屋里。我在每一个窗户后面停下来,爬窗户朝外望,我会看见这一户人家曾经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张望。我会看见他们所看见的,把他们再一次遗忘。

    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了半个冬天和一个春天,我想等夏日天长了再动手做这件事情。那时候,从天亮到天黑,有17个小时,足够人把好多想法变成现实。可是,没等到夏天,我的这个想法就被另一个想法取代了。

    一日,沟上头的老郭来书院找自己的旧木窗,我们50块钱买他的,他要买回去。我问老郭,你把这个破窗户拿回去干啥?

    老郭说,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洞,做猪窝,想在洞顶上装一个窗户,这样猪就能看见太阳了。

    这样猪也能看见星星了。我随口说了一句。

    我知道老郭挖猪窝的那片山坡,就在他家对面,坡上黑洞洞的有好几个猪窝。老郭和别人不一样,竟然想给猪洞安一个窗户。

    他的想法启示了我,我突然想到用这些收购来的窗户,把一座山上安满窗户。那个山坡下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靠山面水,山坡上是麦田,麦子翻山越岭生长向远方。我上下远近地打量这座山,想着把它用旧窗户镶嵌起来该多有意思。我无法把整座山镶起来,我收集的窗户也不够,我只是想把山的下部用窗户一层层镶起来,镶到几十层,窗户里装上灯,从河对岸看,整个山坡的麦地开满窗户。到夜晚,整座山因为亮着的窗户而悬空起来,看上去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家住在半空。我会把这些窗户主人的名字留在窗框上,有一天他们从地里回来,找不到门,或者门锁的钥匙丢了,他们找到窗户,朝里看,全是厚厚的土,是麦子扎的根须。

    这个想法也破产了,原因是我根本干不了多少事情,书院建设就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耗了进去。想想我刚来这个村庄时我有多大的心劲儿啊。我到菜籽沟那年,和村里签有70年的独家旅游开发经营权,作为乙方的我,承诺在村里建一座书院,用收购的几十个老宅院,邀请艺术家入住作为其工作室,建成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利用自己和艺术家们的知名度,让这个不为人知的村庄成为中国的名村。那时我50岁刚出头,想在这个村庄干一番大事。但是仅仅过了几年,那个开发村庄做旅游的打算被我忘记了。那个合同也早被扔到一边。

    现在,山坡下那块地方仍荒着,村里把地卖给一个老板,说是投资开客栈。老板怎么会把钱投在这个一百年也收不回本钱的项目上呢。只有我这样的人,会为一个梦投资,为一个天真的想法和冲动投入。②四年前我51岁,人过50岁,心还在40岁,时常冲动地用40岁的心驱动50岁的身体

    我心里有建一个书院的劲儿。③在那个山坡上开满窗户的劲儿,也一直在心里攒着。窗户也在书院院墙边攒着,风吹雨淋,一年年腐朽。一直等它们朽到窗框散架,完全不能用,这要不了多少年。那时我散步走过它们身边时,会做何感想呢。

    我确实是一个适合想事情的人,我想的许多事情写成了书。在我想过的所有事情中,在菜籽沟一座山上开满窗户这件事,在我心里早已经无数次地完成了。某日天色渐暗时我开车路过,朝河那边的山坡望去,看见满山坡的窗户依次亮起来,从山根一直亮到山顶。

    那个曾经想在山坡上开满窗户的我,已经远去。仅仅过了四年,许多事情便不用去实现了。④其实这是多好的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部分,提到菜籽沟村特色民居拔廊坊及县里换门窗的要求,由此切入处理旧门窗和文化保护这两个关联话题。 B .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给山坡装上窗户,这个想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是一种精神皈依,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C . “我”在菜籽沟村建书院,建艺术家村落,在处理旧门窗的设想方面富有创意,是一个有浪漫情怀和有使命感的作家。 D . 小说多次提到“我”要在门窗上留主人的姓名和来历,目的是让村民想念“旧家”时更好辨识,体现“我”的细心周到。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我”将门从里面上锁与前文中“给每个门上配一把锁”,这两个“锁”字的含义相同。 B . 句子②表面上写“我”的激情与冲劲,实则含蓄地写出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力不从心的慨叹。 C . 句子③中的“攒”是“我”的一种心理状态,写出了“我”对在山坡上开满窗户这一想法的执著。 D . 句子④是“我”在心里无数次完成梦想后的自我宽慰,隐藏的则是现实中没有完成梦想的深深遗憾。
    3. (3) “那个山坡下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这个段落,体现了“在菜籽沟一座山上开满窗户”这一梦想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
    4. (4) 有评论说,本文作者“有意抹去了小说和散文的边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之,兵三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材料二

    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 , 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强国》)

    1. (1) 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蔡侯奉其社稷A而归之B楚C臣D属二三子E而治F其地G楚发其赏H子发辞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意为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 B . 却,意为退却,使动用法,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相同。 C .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大学》“在明明德”中的前一个“明”用法相同。 D . 劝,意为鼓励倡导,与《兼爱》中的“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发不顾众人反对,对神偷礼遇有加,表现出他不论出身只重才能的独特用人眼光。 B . 子发让神偷三次潜入敌营,盗取将军身边之物,吓退齐军,表现出他超凡的军事谋略。 C . 子发拒绝受赏,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表现出他不贪名利、大公无私的的品质。 D . 荀子不赞同子发的做法,认为他态度虽然谦恭,但却浅陋无知,并且危害深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②抑卑其后世,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5. (5) 材料二中,荀子认为子发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赋雪

    吴融

    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

    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

    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

    气应封兽穴,险必堕禽巢。

    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

    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

    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

    炉寒资爇荻,屋暖赖编茅。

    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

    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

    【注】①爇:烧。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夜”“平明”两句以时间的推进描述一夜寒风之后、清晨洁白明亮的景象。 B . “未知”“唯见”两句指出诗人在白茫茫的天地中无法得知雪的“融结”程度。 C . “气应”“险必”两句表现诗人目睹积雪封住兽穴并使鸟巢坠毁时的忧虑之情。 D . 本诗对仗工整,作者通过远望、仰望、近观等多视角呈现的方式来铺陈雪景。
    2. (2) 《赋雪》一诗为雪而赋,诗歌正文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请以“结冻防鱼跃”到“低宜失地坳”六句为例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2. (2) 《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民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物力精力过剩,所以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A)可厌的,但在被创造的当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如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B)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也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禧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还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C)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等活动。(D)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并且 鉴于 也有 对于 B . 乃至 由于 以及 至于 C . 乃至 鉴于 也有 至于 D . 并且 由于 以及 对于
    2. (2) 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等枣树叶落,枣子落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B .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C . 他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D . 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下了一夜。一团团黑云像筋疲力尽的逃兵,蜷缩在天际的一隅。花园南端,曙光照临柚子树波动的新叶,惊动了树下的阴影。时值斯拉万月,喷薄的旭日像不速之客,簌簌的笑声在枝头流荡。于是,沐浴阳光的情思,在邈远的心空飘游。

    时光仿佛凝固了。

    下午,突然响起的隆隆雷声,似在发出信号。顷刻之间,云团离开倒卧的所在,膨胀着,呼啸着,飞驰而来。堤坝里的水变得黑黝黝的,沉重的幽暗落在榕树底下。远处的树叶奏起了下雨的前奏。转眼间大雨滂沱,天空白茫茫的,地上一片汪洋。年老的林木甩动着蓬发似的枝梢像正在戏耍的顽童,硕大的棕榈叶也失去了往常的恬静。在不多久的时候,风止雨停了,青空像被擦拭过一般。一钩纤弱的月亮虽然刚离开病榻,但脸上仍挂着慵倦的笑意在天宇漫步。

    心儿对我说,我见到的一切细小的东西都不愿自行消亡。无数鲜活的瞬间登上我七十岁的渡口,随即驶向“无形”。只有几许懈怠的时日被我留住,留在了平庸的诗歌里;它们告诉后人一件不平常的事——我曾观赏过这些美妙的景象。

    1. (1) 文中“时光仿佛凝固了”七个字独立成段,在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2. (2) 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向来不是理性。尽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动力始终还是各种感情。”

    ——勒庞

    材料二:“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当代青年该如何投身于这个多元社会?请结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