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19.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7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南海月考)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大多数外媒使用 handover“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这反映了中英双方(  )
    A . 不同的政治立场 B . 深厚的文化底蕴 C . 趋同的价值观念 D . 雄厚的经济实力
  • 2. (2023八下·南海月考)  据统计,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8%,并且建立了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8万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数2015个。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 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C . 推动西部地区大开发 D . 保留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 3. (2023八下·南海月考)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A . 体制改革 B . 钢铁长城 C . 国家统一 D . 民族团结
  • 4. (2023八下·南海月考)  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 . 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 . “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 . 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 . “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 5. (2023八下·南海月考)  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 . 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 6. (2017八下·华安月考)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什么为出发点的?(    )

    A . 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 B . 从港澳台人民的愿望出发 C . 从大陆人民长期的愿望出发 D .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 7. (2023八下·期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 .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 . 国家统一领导 D . 共同繁荣发展
  • 8.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该制度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民主集中制
  • 9.  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 . 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 .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D . 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 10. (2023八下·沛县期末) 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的是(  )
    A . 香港 B . 澳门 C . 台湾 D . 西藏
  • 11.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两岸交往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 . 加强两岸经济合作 B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D .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 12. (2023八下·运城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从“一五计划”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 . 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 B . 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
    C .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 . 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3.  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 . 武力解决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入联公投”
  • 14. (2021八下·三台期中) 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 . 科教兴国 B . 西部大开发 C . 人才强国 D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15. (2020八下·兴化期中) 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 西藏自治区
  • 16.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为庆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把一座金紫荆铜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赠送香港。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之时,中央政府赠送给澳门金色雕塑《盛世莲花》寓意着香港、澳门的繁荣昌盛。那么香港和澳门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九二共识
  • 17. 中葡两国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写道: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澳门特别行政区征税。据此可知,回归后的澳门( )
    A . 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 . 可以开展独立的外交活动 C . 可以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D . 必须断绝与葡萄牙的一切关系
  • 18. (2023八下·黄埔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 . 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 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 . 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 .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19. (2023八下·重庆期中) 如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珠海、厦门等

    1997年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20. (2023八下·武侯期末) 2022年春节前夕,87岁高龄的高秉涵以“台湾老兵”的身份发表视频谈话。他饱含深情地说:“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高秉涵的谈话( )
    A . 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 B . 迫使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C . 彰显了两岸同胞的亲情 D . 实现了海峡两岸的“三通”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下·梁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早在1978年,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激励全国人民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摘编自《毛泽东哲学思想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并积极探讨和寻找实现统一的方式和途径……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中央人民政府与当地地方政府代表团的充分谈判,实现了这一地区的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到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包括实现祖国统一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之后,这位卓越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而是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民治”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材料中两个“宣言书”发表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共同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一地区的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并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要依据以及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