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8 /8.3 *党费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8.3《党费》...

更新时间:2024-03-26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家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

    妞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儿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儿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儿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呢!”

    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择青菜,就是这咸菜啊!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择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儿走?快想法儿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因为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儿?”她摇摇头:“不知道!”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儿来的!”“自己的!”

    “自己的!干吗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不是凑了来往山上送的?”那家伙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

    我原来想事情可以平安过去的,现在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

    这句话使我想到刚才发生情况时她说的话,我用力抑制住了冲动。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然后掏出手巾,蘸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

    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讲述了“我”与黄新会面,黄新为保护“我”而牺牲的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 .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主人公的形象非常成功,比如女儿忍不住抓了一根腌豆角,但被黄新硬拿了回来,令人印象深刻。 C . “听妈妈的话”,这是“我”听到的黄新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主要体现了黄新被抓走时仓促中对女儿的教诲和不舍。 D . 魏政委之所以没有写出黄新缴党费的数目,是因为黄新所体现的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奉献的精神,无法用数字计算。
    2. (2) 关于文中白匪到来前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这一细微情节,符合当时情况下的人物的身份。 B . 起初我对黄新不允许孩子吃腌豆角有误解,认为她不该为了赚钱而欺骗幼小的孩子。 C . 妞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这一肖像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群众生活的艰辛。 D . 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补充了首次接头时黄新她们做咸菜的过程,前后情节照应自然。
    3. (3) 请概括文中黄新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生活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必须符合生活内在逻辑、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艺术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对生活重新进行选择、组合、补充和移植。有作家认为,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只有给英雄人物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你认为这一人物形象是否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被捕

    罗广斌 杨益言

    “江姐!”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江姐一转眼,便瞥见一个瘦长的人影,闯进门来。啊,这人是甫志高,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长袍,比送江姐上船时瘦了一些,装束也朴素了一些。他一见到江姐,嘴角上便露出一种惊喜的笑意。“江姐,我找了你好久。”甫志高四边望望,脸色略显慌张:“我有要事找你,这里没有外人吧?”

    江姐犹豫了一下,便招呼对方走进堂屋。她不明白甫志高为什么到这里来了。

    “支援农村工作委员会派我秘密送来一批军火,要马上派人去下货,最好你也去检查一下。”

    江姐沉默地听着,看看甫志高,没有答话。

    “老许同志亲自派我送来的,余新江病了。”

    “余新江病了?”江姐审慎地问。同时,她注视着对方回避躲闪的眼睛。

    “他患了斑疹伤寒,进医院好久了。还没有脱离危险期。”

    “重庆最近的情况如何?”江姐忽然问。

    “你离开重庆以后,各方面工作变化很大。”甫志高笑嘻嘻地回答着,仿佛他对情况十分了解,江姐想要知道的事,他都说得出来。

    “最近有同志被捕吗?”江姐打断了他的话。

    “没有。”甫志高故做镇定地回答,并且反问:“你从哪里听到这样奇怪的消息?连我住在重庆都不知道,这完全是谣言!”

    “哦——”江姐淡淡地说,“没有人被捕?我还担心同志们的安全嘞。”江姐又随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

    “老许亲口告诉我的呀!”

    江姐问着,心里却在盘算,这处联络站的地址,是许云峰不知道的。

    甫志高又急切地提出要求:“江姐,车上的同志们正等着我们的人去搬运哩!”

    “好。”说着,她找出纸笔,一边写着纸条,一边说道:“你把这封信送上华蓥山,山上便会立刻派人来运军火。”

    “上山的路,我不熟……”甫志高嗫嚅着,不敢接江姐递给他的纸条。

    “你不是本地人吗?出城去一条大路,就上山了。”江姐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不过,”甫志高狡辩道,“新来乍到,我的行动容易引起注意。”

    江姐不再勉强对方。她走到旁边,拿起梳子静静地重新梳理她的短发。

    甫志高心神不宁地在堂屋里走来走去。他斜眼瞟了一下,江姐仍旧默然坐着,脸上毫无表情。他娓娓动听地谈起来:“江姐,我真感谢你的帮助。你在重庆临走时教诲我的话,至今我也不敢忘怀。我一定永远遵循你的教导,为无产阶级光荣伟大的不朽事业献身……”

    “住嘴!”江姐脸色一变,鄙视着甫志高,厉声问:“你到底来干什么?”

    “你——”甫志高猛然后退一步,眼珠转了转,又露出伪装的奸笑,迎向前来。“我送军火来的呀!”

    江姐一挺身,昂然站在甫志高面前。“你想搞什么鬼?”

    “我好意来看你,请不要误会。”甫志高强自辩解着,一步步退向墙角。

    “原来是你带领便衣特务……”江姐盯着甫志高陡然变色的脸,她缓缓地,但是斩钉截铁地说出几个清清楚楚的字:“无耻的——叛徒!”

    “叛徒?我叫叛徒?”甫志高咬咬牙,阴森地冷笑着。干瘪的嘴脸,现出凌厉的凶相,一再后退的脚跟突然立定,声音迅速一变:“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哼!一天到晚担惊受怕……可是现在,老实告诉你,我是专员了,军统局的中校专员!”

    “哼!我要抓完……”叛徒一步步逼上前来。他伸手一摸,乌黑的手枪,突然对准江姐的心窝。“举起手来!江雪琴,我今天到底找到了你!”

    江姐轻蔑地瞟了一下枪管,她抬起头,冷冷地对着叛徒狰狞卑劣的嘴脸,昂然命令道:“开枪吧!”

    叛徒一愣,仓皇地朝后退了一步。江姐立刻迈步向前,一步,又一步,把紧握手枪的叛徒逼到墙角。江姐站定脚跟,慢慢抬起手来,目光冷冷地逼视着不敢回视的叛徒,对准那副肮脏的嘴脸,清脆地赏了一记耳光。

    一群便衣特务,冲进门来,惶惑地张望着。叛徒躲在屋角,一手握枪,一手捂住热辣辣的瘦脸发怔。

    江姐不再说话,伸手披拂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凛然跨出堂屋,迈开脚步,径直朝洞开的黑漆大门走去……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江姐询问甫志高“最近有同志被捕吗”,说明她担心同志们的安全,意在表现其时刻关心爱护同志的优秀品质。 B . “甫志高咬咬牙,阴森地冷笑着。干瘪的嘴脸,现出凌厉的凶相……”语句,形象地刻画了甫志高狰狞卑劣的丑态。 C . 小说叙述了江姐与甫志高周旋、斗争、被捕的过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 .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与通过“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叙述展开故事的写法不同。
    2. (2) 请简要分析江姐的性格特征。
    3. (3) 小说倒数第五段之前一直称呼甫志高的名字,之后全部以“叛徒”称之,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闻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

    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氢中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端交代有一两个村的党组织受了些损失,这为后面“白匪”来搜捕作了很好的铺垫。 B . 黄新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 C . “我”进门后,她望“我”和孩子等动作,重点表现出她感叹生活艰难和有愧孩子的心理。 D . 结尾处魏政委脸上严肃的神情,是因为他被黄新对党的忠诚和英勇献身精神所感动。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会面。 B . 小说采用上帝视角的叙述形式,让“我”参与和见证故事过程,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C . 小说从阶级情与母女情的理智抉择中凸现黄新对党和革命的一颗红心,人物性格发展貌似平面单线条,而实际上已呈现出丰满厚实的立体状。 D . 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3. (3) 在黄新被捕的情节中,她拉长声音喊道“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
    4. (4) 很多评论认为黄新这个人物刻画得感人至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黄新这一形象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 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A .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又东风”三个字抒发了词人对昨夜风景的一丝喜悦又怀念的情绪。 B . “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形象为抽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 . 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全诗最后一句的重点在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三、选择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愿坚善于通过故事来描绘革命者崇高的思想情操,写出他们对自己子女、亲属的深切感情,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作全面的历史的____,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我们的理解,这光辉的一刹那常常表现为革命者面临生离死别时所____出的精神火花,作者对此作了____的描绘,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谁能忘掉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听妈妈的话”,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种情感在这里____,吻合无间。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勾画  迸发  淋漓尽致  浑然一体 B . 勾勒  迸发  栩栩如生  水乳交融 C . 勾画  爆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D . 勾勒  爆发  栩栩如生  浑然一体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B . 而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C . 不是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D . 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 B . 不但这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C . 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D . 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深深感到: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____,能读两本更好。”我建议,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的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

    既然要阅读,就要选择合适的书,而非唯名著是从。很多人去书店,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____的书。其实,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线改革”,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同时,要警惕名著“缩写本”。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读了也____。还要警惕“假的”学生书籍。如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竟然这样写:“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越搞越糊涂吗?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选择好的读物、好的方式。我相信,____的阅读,不仅是孩子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成就他一生的财富。

    1. (1) 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只要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B . 因孩子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其他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C . 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达到有效提升 D . 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走马观花  水到渠成  索然寡味  矢志不渝 B . 走马观花  立竿见影  味同嚼蜡  持之以恒 C . 快马加鞭  立竿见影  索然寡味  持之以恒 D . 快马加鞭  水到渠成  味同嚼蜡  矢志不渝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但孩子们读懂难,大人恐怕都不难理解。 B . 孩子们不但读不懂,大人不一定难理解。 C . 不但孩子们读得懂,大人都不一定读不通。 D . 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
四、语言表达
  • 8. 语言表达
    1. (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记载的内容。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2020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10000余件,最重要的发现是一枚重约8千克的“蜀世子宝”金印。

    2. (2)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三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①《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说:

      ②《茶馆》中的王利发说:

      ③《党费》中的黄新说:

    3. (3) 下面文段的划线处均有错误,请做修改。

      全民共战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 , “九省通衢”的武汉压力最大,很多店铺都没有开门,街上冷冷清清,万人空巷。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克时艰。许多同志主动缴纳特殊党费,为疫情防控贡献

五、小阅读-课内
  • 9. 课内阅读
    1. (1) 下列对《党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讲述了“我”与黄新会面,黄新为保护“我”而牺牲的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 .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主人公的形象非常成功,比如女儿忍不住抓了一根腌豆角,但被黄新硬拿了回来,令人印象深刻。 C . “听妈妈的话”,这是“我”听到的黄新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主要体现了黄新被抓走时仓促中对女儿的教诲和不舍。 D . 魏政委之所以没有写出黄新缴党费的数目,是因为黄新所体现的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奉献的精神,无法用数字计算。
    2. (2) “生活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必须符合生活内在逻辑、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艺术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对生活重新进行选择、组合、补充和移植。有作家认为,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只有给英雄人物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你认为这一人物形象是否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通过女性的变化、觉醒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苦难与新生。请以水生嫂、三仙姑及黄新为例加以说明。
    4. (4) 假如让你为《小说月刊》“南腔北调”栏目来鉴赏《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的主题,请总结出三篇小说主题的异同点。
    5. (5) 下列各句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A . 到底哪一个是黄新?万一认错了人,我的性命事小,就会带累了整个组织。 B . 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 C . 区长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三仙姑说:“四十五。” D . 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
  • 10. 回答问题
    1. (1) 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2. (2) 《党费》一文中,“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哪些好处?
    3. (3) 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4. (4) 《党费》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5) 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6. (6) 课文部分成功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六、填空题
  • 11.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鸦雀无声:

    蹑手蹑脚:

    七零八落:

    急中生智: 

    直截了当:

    口口声声:

    自言自语:

    慢条斯理: 

    赤手空拳:

七、材料作文
  • 12. (2022高二下·德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应运而生,历经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一步步走到今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祝福》《阿Q正传》《大堰河——我的保姆》《包身工》《党费》《荷花淀》《百合花》等多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对党的百年历程有深刻的领会。

    学校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特举办“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征文活动,请你从上述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八、小阅读-课外
  • 13.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 本词情感率真自然,突出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浓厚的人生感慨。 B . 开篇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物是人非之感。 C . “问君”两句直抒胸臆,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D . 本词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诵读语调要急速、高亢。
九、句子默写
  •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 (2)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 (3)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 (5) ,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 (6) 岁暮阴阳催短景,。(杜甫《阁夜》) 
    7. (7)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8. (8)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9. (9)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
    10. (10) 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11. (11)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