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10节-二氧化碳及其制取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九上·江北期末)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 .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 . 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D .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2. (2019七下·余姚期末)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 .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 .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 3.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 药品 B . CaCO₃+ HCl=CaCl2+H₂O+CO₂↑原理 C . 发生装置 D . 收集装置
  • 4. 下列是“要完成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组合。根据图示分析,组合不合理的一组是 ( )

    A . 收集 CO₂气体 ————⑥⑦⑧ B . 检验 CO₂是否收集满————⑥⑦⑧⑨ C . 用 H₂O₂溶液和MnO₂制 O₂———①② D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 CO₂——— ③④⑤
  • 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 . 二氧化碳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0.04% C .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 . 干冰能进行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
  • 6. 小张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₂。你认为小张………………………(    )

    A .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₂,因为CO₂能溶于水 B . 选择乙、丙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甲收集到一瓶CO₂ C . 选择乙、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₂ D . 选择甲、乙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₂
  • 7. 实验室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上述事实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不反应 B .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 .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 .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结构不同
  • 8. 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 .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 .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 .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 9. 对CO₂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并有碳酸产生 B . 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C . 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D . 该实验的实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 10. 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 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 . B . C . D .
  • 11.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A . 稀硫酸反应太慢 B . 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 C . 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 .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二、填空题
  • 12. 实验室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CO₂,并测量CO₂的体积。实验开始前,应先

    检查装置A的。装药品时先加入锥形瓶中的药品是(填化学式)。用装置B来测量制取CO₂的体积,测量值往往要(填“偏大”或“偏小”)。

  • 13.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 (2)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分解作用。
    3. (3) 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三、实验探究题
  • 14. 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作用实现固碳。
    2. (2) 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3) 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图所示),甲醇(CH₃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甲醇制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能。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多少吨?(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②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①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A稀盐酸中加入稀盐酸至
    2. (2) B中能说明CO₂的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现象是,可证明CO₂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3. (3) C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₂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6.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₂,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 (3) 利用装置C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17.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₂和验证CO₂的某些性质,根据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用图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₂,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₂,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₂具有的性质是
  • 18.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₁、K₂、K₃均为关闭状态。

    实验步骤

    实验1

    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 K₁,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关闭 K₁,然后打开K₂、K₃。

    实验2

    A中盛满CO₂,B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

    ①打开 K₁,从分液漏斗慢慢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 K₁。

    ②一段时间后打开 K₂,观察到有 A中有沉

    淀产生时,迅速关闭 K₂。

    ③再打开 K₃,观察到 A中有气泡产生。

    1. (1) 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实验2中,步骤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2中,请解释步骤③产生气泡的原因为
  • 19.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 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 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对干扰气体的鉴定, 其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 (甲烷已完全反应)成分, 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该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
    2. (2) 实验中小阳同学发现 中黑色 变红,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了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中有 结论。小莲认为该结论不严谨, 理由是:
    3. (3) 交流时,小莲提出,只要先从 a 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 观察现象, 再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 继续观察现象, 就可顺利完成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 其目的是
    4. (4) 实验方案中, 装置 C 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四、解答题
  • 20. (2024九上·江北期末) 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宁制作的模型。

    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 (1) 实验中,小宁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
    2. (2) 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写出一种)。
    3. (3) 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4. (4) 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宁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 21.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为减缓温室效应,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是都含有
    2. (2) 写出大气中CO₂进入海水的化学方程式:
    3. (3) 天然气(CH₄)是一种环保优质能源,等质量的天然气相对于其他矿物燃料(丁烷、汽油),燃烧时产生的CO₂较少,原因是天然气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