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二)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2八上·长春月考) 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 . 重视海防建设 C .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使国家走向富强
  • 2. (2023八上·雷州期末) 条约规定:“凡佛兰西(法兰西)人按照第二款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根据这项规定,法国获得了( )
    A . 协定关税权 B . 租地建房的权利 C . 领事裁判权 D . 片面最惠国待遇
  • 3. (2023八上·雷州期末)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 . 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 . 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4. (2023八上·雷州期末)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A . 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 . 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 . 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 . 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
  • 5.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40年,某份电报中指出,这次胜利“证明了敌人的交通线与据点不是牢不可破的,大大地削弱、沮丧与疲劳了敌人,振奋了全国,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地位。”据此可知( )
    A . 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 .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 . 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 . 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 6.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 . 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 . 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 . 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 . 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 7.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强调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说明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 . 社会生活 B . 国 家政策 C . 风俗民情 D . 作家勤奋
  • 8.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28课《农民兄弟们! 想想看》,还有第16 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 9. (2023八上·雷州期末) 《前驱》描写了 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该书细致地讲述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延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 . 国内倡导文学革命 B .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 . 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D . 打倒军阀,除列强
  • 10. (2022八上·农安期中)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 B .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 . 历史剧《戊戌变法》 D . 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 11. (2023八上·株洲期末) 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 . 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 . 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 . 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 12. (2023八上·隆回期末)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罚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大肆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B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和巨额的赔款 C . 承认《天津条约》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 .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13. (2022八上·福田期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14. (2023八下·玉州期中) 1985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具体做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自1956年以来30年固定不变的工资制度开始出现变化,这一变化(  )
    A . 有利于增强员工积极性 B .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 . 改变了企业所有制结构 D . 使员工收入分配平均化
  • 15. (2023八下·期末)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 . 《马赛曲》 B . 《黄河大合唱》 C . 《毕业歌》 D . 《义勇军进行曲》
  • 16. (2023八下·期末)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17. (2023八下·期末)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是(  )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 华东军区海军 D . 维和部队
  • 19.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犹如惊蛰春雷,船声醇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忙碌的人西装革履金发碧眼,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到此打拼奋斗。当年的蛇口见证了深圳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到今天的世界级大湾区。与深圳巨变相关的是(  )
    A . 乡镇企业的崛起 B . 国企改革的深化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浦东新区的开发
  • 20.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 . 杂交水稻之父 B . “铁人” C . 解放军好战士 D . 党的好干部
  • 21.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1954年4月29日,中印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其所确立的外交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22.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济南的“中华老字号”宏济堂,创始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55年,经理乐芝田把宏济堂交给了国家,从此改名为宏济堂药厂,销售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23.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中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C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 24. 下列年代尺的方框中应填写(  ) 

    A .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 . 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25.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段表述强调了抗美援朝(  )
    A . 结束了朝鲜半岛的对峙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八上·长春期末)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代表了国家的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材料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四:1935年,日本政府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严重。12月9日上午10时许,北平的街头依旧冰冷。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在学生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北平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不仅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抗日、并且给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1. (1) 材料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与中国近代哪两件事件有关?据材料回答“京师大学堂”兴办的影响。
    2. (2) 材料中知识分子认为如何才能挽救民族危亡?请写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1位。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 (3) 据材料三归纳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由此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率先“哲死图之”的是哪一群体。
    4. (4) 据材料四概述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意义。
    5. (5) 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共同点。
    6. (6) 综上所述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少年强”?
  • 27. (2024八上·期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六个关键阶段。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多次重要会议,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二:【星火燎原】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请回答:

    材料三:【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回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材料四:【灯塔指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朝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请回答:

    1. (1) 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2. (2) 1923年2月,一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但后来遭到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场大罢工是什么?这场罢工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什么经验教训?
    3. (3) 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拉开了什么序幕?由此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 (4)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事件是?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战役是?
    5. (5) “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
  • 28. (2023八下·玉州期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一一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0年6月)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四: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一一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3年)

    1. (1)  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3.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三中1957-1960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共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
    5. (5)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出台的不同土地政策,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