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0·黔西南)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生活中(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 3. 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结合的建筑。这种建筑( )
    A . 是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B .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 . 建有粮仓用于储存稻谷 D .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 4. (2021七上·苏州月考) 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5. 禹在位时,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也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我国( )
    A . 早期国家产生 B . 进入铁器时代 C . 文明开始起源 D . 出现社会动荡
  • 6. (2022七上·光明期中)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各诸侯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 .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 7. 右面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 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  B . 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 C . 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D . 古代青铜的纹饰演变
  • 8. 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
    A . 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 B . 真实地记录了夏朝先民的生活状况 C . 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 D . 推动王室贵族文化普及到了民间
  • 9.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这里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礼乐制度的崩坏 C . 青铜铸造的发展     D . 中央集权的出现
  • 10.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不能养活百官,于是有专门知识、技术的士和百工流散到民间,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讲学。这种情况的出现( )
    A . 巩固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加剧 C . 加快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D . 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 11. (2022七上·光明期中) 春秋时期中原各 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侯纷争 B . 民族交融 C . 经济发展 D . 百家争鸣
  • 12. “对于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那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战国授田制(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所谓生产力的进步应该是( )
    A . 青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   B .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 .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D .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 13. (2023·海淀二模)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实行“名田宅”制,即国家依据民户的爵位授予田地和住宅。民众获取爵位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得军功。秦国实行的“名田宅”制( )
    A . 提高了军事实力 B .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 保护了贵族特权
  • 14. 《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一种围堰工具)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这首诗赞美了都江堰( )
    A . 有利于关中平原的灌溉   B . 消除了岷江水患 C . 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   D . 有利于农业生产
  • 15. (2020七上·驿城期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 . 提出“仁”的学说 B . 提出“为政以德” C .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 .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6. 右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 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 . 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 17. “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 )
    A . 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 B . 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根本因素 C . 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 D . 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8. 秦朝的地租原定为十税一,另有口赋。可是后来秦的赋税征收量却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秦朝( )
    A . 赋税沉重 B . 刑罚严苛 C . 徭役繁重 D . 战争频繁
  •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A . 国人暴动  B . 长平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楚汉之争
  • 20. 右图为汉朝初年统治者推行的政策。这一举措( )

    A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 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 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   D . 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 21.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 .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 . 目的是增加祭祀礼品
  • 22. (2017·临沂)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

    A . 蒙恬 B . 主父偃 C . 霍去病 D . 王昭君
  • 23. 右图是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其反映了东汉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于( )
    A . 秦灭六国  B . 楚汉之争 C . “文景之治”  D . “光武中兴”
  • 24. 陆贾在《新语•无为第四》中写道:“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可怕的殉葬 C . 刑法太严酷 D .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 25.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随商贸进入的更是不胜枚举。”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丝绸之路开辟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过程 D . 影响
  • 26. 近十几年来,考古学家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海上丝绸之路存在 C . 甘英到达红海 D . 东南亚属汉代管辖
  • 27.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 “八王之乱”的兴起 C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 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 28. 汉代之前私人书信为数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简牍珍贵且笨重,不便于书写、递送,汉代以后私人书信的数量有了大的飞跃。推动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 . 交通的改善 B . 造纸术的改进 C . 家书的出现 D . 百姓频繁迁徙
  • 29. (2021九下·清远开学考)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 .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 . 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 . 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 . 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 30. 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 . 《论语》 B . 《史记》 C . 《资治通鉴》 D . 《农政全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之,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统编版七上教科书

               

      材料二 如右图。 

    ​         ——统编版七上教科书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诸侯对周王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
  • 32.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则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

                         ————汉·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1. (1) 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该皇帝的功过。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执政举措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3. (3) 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客观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
  • 33.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统编版七上教科书

    【政治之盛】 

     材料二 ★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 (1)  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二中“★”处的人物。汉朝时的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