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学校要开展以“文化探索”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开启一场探源之旅。(27分)
  • 1. 【字里有乾坤】

    ①学习汉字可以根据造字法的特点归类,下面表格里归纳的都是形声字,它们有相同的声旁,用不同的形旁表意,这是形近字辨析的方法之一,依据这种方法,请你写出下面成语中所缺的字。

    小贴士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的造字法,例如鸟、象。

    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例如刃、本。

    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例如明、休。

    啼笑皆非

    根深

    缔结良缘

    皆知

    舌战群儒

    相濡以沫

    一代天骄

    百媚千娇

    揉造作

    (甲骨文)
    ②造字法还包括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比如“采摘”的“采”就是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 2. 【青春诗情】

    柳絮漫天飞舞,飘落在广袤的大地

    我们满怀热 , 让青春的生命在土壤里勃发

    面对折?____!我们无惧担当

    面对过去?____?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

    1. (1)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热(A.chén    B.zhěn)

      折 (A.cuō      B.cuò)

    2. (2) 请在上文横线处填入成语或四字短语,完成诗歌创作。  
  • 3. 小深作现代诗有感,不禁吟诵起经典诗文。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李白在《行路难》中积极乐观的精神;“,肯将衰朽惜残年!”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老而弥坚的忠君之心;“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况乃未休兵”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忧虑;“”是李商隐在《无题》中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写的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的心情;“, 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 4. 聚焦名著重点章节,细读文本。 

    重点章节

    批注

    【选段一】只说A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A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①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段二】A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B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A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B却才行的三四步。A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B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B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②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B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

    (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①圈点式批注:人物A是

    B是

    ②分析式批注: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

        ③赏析式批注: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赏析。

    处:

    联想式批注: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A “熬得住”,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

二、古诗文联读(共18分)
  • 5.  古诗文联读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托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作者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 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朝,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说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复奏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计 , 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ì):使。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 . 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中一个“愧”字,表现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 . 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谈论国事,仗义执言。 D . 全诗充满聚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2. (2) 诗歌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 (3) 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 . “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 . 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4. (4) 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进行断句,限断三处

      疾 受 而 藏 之 责 监 办 者 期 一 月 飞 虎 营 栅 成违坐军制

    5. (5) 用现代汉语写出来中画横线的语句的大意。

      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6. (6) 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叶嘉萤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豪得可爱可敬。”辛弃疾的“豪”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具体分析。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深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颇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汉字文化的材料。

    【材料一】

    ①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苂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大地的颜色。字行采用“田、苂”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②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③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壁;而“璧”,古代又叫“璜”,而“黄”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截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兄•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④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⑤《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共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⑥哪些中国文化遗产最引人关注?搜索引擎大数据显示,甲骨文成为文化遗产中的搜索量冠军。近半年来,“甲骨文”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快速增加,环比上长38%,它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引领了一波“最潮中国范儿”。神秘“天书”有了新玩法:嘻哈歌曲、动画片、互动装置展出……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甲骨文,已不仅仅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两只手把门闩一拔,门打开了,一颗心飞出来,这就是‘开心’”,这套甲骨文表情包广受欢迎,目前累积被发送了930多万次,用拼音就能在电脑上打出甲骨文,这套字库的发明,使得甲骨文可以作为一种“活”文字被使用,这座以殷墟甲骨为主题的虚拟小镇,可以带你远程体验殷墟文化。当古老文字遇上新科技,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离它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123年,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仍未破解,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甲骨文研究工作利用科技找到了突破口,以一组拓片为例,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出相似,然而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图像本身的纹理信息,判断出它们是重复的,有了这种对应关系。研究人员就能将这些拓片叠加拼合在一起,获得一个更充分的拓片。现在,用人工智能将一张拓片与另外18万张拓片逐一比对,只需要3〜5分钟,结束了拓片整理需要耗费数年的历史。目前,甲骨文智能拼合、甲骨文智能识别等不少新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还能不断提速,一页页掲开埋藏地下数千年的灿烂文明长卷。

    (节选自央视新闻网《酷炫!原来你是这样的甲骨文》2023-01-02)

    1. (1) 根据上述材料,小深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A . 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B . 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C . “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离它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123年”,据此推断,甲骨文最早被发现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2. (2) 【迁移运用】美国朋友Mike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汉字文化。请你依据图片、运用所学给Mike介绍一下“家”和“国”两个字的字形的演变及本义。
    3. (3) 班里同学就“初中生是否应该了解学习汉字演变知识”产生了分歧,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文学文本阅读。(17分)
  • 7. 现代文阅读

    山阴道上行

    潘向黎

    ①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参加了“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活动。三十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齐聚千年古城绍兴,真可称为一大盛事。《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本人也是鲁奖得主,她以双重身份当即在朋友圈引《兰亭集序》句子赞叹:【甲】“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兰亭集序》,这颗书法史、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夺目明珠,就出自绍兴。兰亭雅集,地点是“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即后来的绍兴,而兰亭,就在绍兴西南兰渚山下。

    ③王羲之的儿子、书法成就与他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也喜欢绍兴的山水,他说过两句评价:“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从此,“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成了一个典故。山阴,和会稽一样,说的都是——绍兴。

    ④王献之说的是自然景观。我这回山阴道上行,觉得这里的人文风景更令人应接不暇。

    ⑤比如贺知章,这位唐诗人中最长寿的人,86岁告老还乡,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你可知他回的是哪里?他回的便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绍兴啊。他在外为官多年,“未改”的何止是乡音,还有一片乡思和乡心。《回乡偶书》其二不如其一有名,写得也极好:“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绍兴的一道明眸似的风景。至今湖水清波依旧,见证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绍兴的人杰地灵。

    ⑥在绍兴,还会想起明代的名士徐渭,他写下一首诗《兰亭次韵》,诗的小引“相传萧翼窃《兰亭记》,掀阅,百花一时尽开”说的是:李世民渴慕《兰季》(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手书),派萧翼假扮书生。从和尚辩才手中骗到王羲之真迹,萧翼途中忍不住打开《兰亭》看了一眼,就那么一下子,居然身边的百花都开放了。贫病潦倒的徐渭所神往和感叹的,不但是神妙的艺术珍品,更是真正的艺术所得到的尊重。

    ⑦张岱,堪称明末的一位妙人。他善于发现绍兴的文化艺术和美食,在书中随手记录,如数家珍:绍兴琴派、绍兴灯景、戏曲、日铸茶、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里屯蛏、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鎡……

    ⑧他也是茶人,在绍兴至少找到了两处名泉,一处是禊泉,一处是阳和泉。张岱在城内斑竹庵喝了那里的井水,觉得特别好,“异之”,去探看那口井,在井口发现刻有“禊泉”二字,非常像王羲之的笔迹,“益异之”。如此说来,这个“禊泉”,不仅是好泉,而且极可能在一千三百年前就被王羲之发现了。禊泉的特点是“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禊泉的水质,张岱的笔法,都那么空灵。

    ⑨绍兴,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但其中的一次,我记得很清楚,2007年10月,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举行颁奖典礼。记得在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把全体获奖者的书送给闰土的后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和少年闰土并肩出现了。鲁迅笔下的记忆,鲁迅心中的记忆,鲁迅记忆中闰土的记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被鲁迅作品感动的记忆,我自己对故乡、对童年的记忆,【乙】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

    ⑩记得那次颁奖典礼之后,在百草园接受电视台采访。面对“用一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的要求,我说:“鲁迅先生,他是水中的盐,骨中的钙,云中的光。”【丙】因为有了水中的盐,绍兴的山水名胜添了人文的味道和回味;因为有了骨中的钙,绍兴的文化品格更具力度和强韧:因为有了云中的光,绍兴的城市形象正流光溢彩起来。

    ⑪因为鲁迅,绍兴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世界闻名;因为鲁迅,我们在绍兴就自然而然地谈起《朝花夕拾》《野草》和《呐喊》……因为鲁迅,绍兴被重新命名了。这是一个作家对故乡最好的回报。

    ⑫在绍兴,我分明感到我们是在“山阴道上行”。那轮金黄色的圆月始终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清辉,那清辉是那样透彻,就像一种始终不变、无处不在的精神、又像一个表面冷峻的人内心的深情。

    (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⑤至⑧段,记录了许多与绍兴这座城市相关的文化名人和他们所体现的人文情怀。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人文风景

      贺知章

      创作《回乡偶书》,①

      徐渭

       ②,体现名士对艺术品的喜爱和对真艺术能得到尊重的渴望。

      张岱

      记录绍兴的文化艺术和美食,找到名泉,③

    2. (2) 文章的开头【甲】处引用《兰亭集序》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 (3) 品味语言可以运用推敲策略(如推敲词语、推敲修辞、推敲句式等),请选择合适的策略,赏析【乙】划线句。【乙】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
    4. (4)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以“山阴道上行”为题的妙处。
    5. (5) 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丙】处划线句表明鲁迅对于绍兴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是鲁迅成就了绍兴的人文美名,绍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滋养了鲁迅。请你从以下三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及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环境影响人”的看法,150字左右。 

      A.《孤独之旅》杜小康

      B.《水浒传》林冲

      C.《骆驼祥子》祥子

五、作文(45+5分)
  • 8. 校刊《寻味之旅》的三个栏目正在征文。请根据对栏目导语的理解,选择一个进行投稿。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字数不少于600字。⑷书写5分,请认真书写。

    《寻味之旅》征稿栏

    “美味篇”

    美食意义在于吃前的期待、吃后的回味;在于滋味的美好、过程的有趣……能够真切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

    “情味篇”

    一草一木,一行一走,一经一历,即是一生一世。人间有情亦有爱,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浓浓真情味。

    “兴味篇”

    人生有没有兴味,全在于自己的体会;兴味索然与否,全在于自己的经历。酸甜苦辣皆是人生滋味,要活出自己的态度和境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