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3 /3.1 蜀道难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1《蜀道难》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0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①____,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即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以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地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②____,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理而妙”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B . 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C . 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东部多国,中国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务中均发挥了支撑作用。 D .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2. (2)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

      ①想象

      ②想象

      ③想象

二、小阅读
  • 2. 下面是对本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 .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热情地赞叹自然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C . 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 .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 3. 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 .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 . 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 . 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三、名句名篇默写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
    3. (3)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艰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 (4) 《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5. (5) 《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故杜子美赠诗【1】及焉。

    ②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2】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3】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

    ③玄宗闻之,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便以上位之,故未命以官。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遨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腋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 , 十篇立就,更无加。笔迹利,凤踌龙孥,律度对属,无不精绝。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

    ④后以不羁,流落江外,又以永王招礼,累谪于夜郎。及放还,卒于宣城。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选自孟启《本事诗》【4】 , 有删节)

    注释:

    【1】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陈拾遗:陈子昂。

    【3】沈休文:沈约,南朝梁文学家。

    【4】孟启:晚唐文学家。《本事诗》:孟启所著记录唐代诗人逸事与诗作的笔记小说。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略不停

      ②笔迹

    2. (2) 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便以上位

      A.留下    B.对待    C.任命    D.止歇

      ②更无加

      A.标点    B.停顿    C.补充    D.删改

    3. (3) 将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4. (4) 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拜 舞 颓 然 上 知 其 薄 声 律 谓 非 所 长 命 为 《宫 中 行 乐》五 言 律 诗 十 首

    5. (5) 本文为李白的传记,却多次提及杜甫,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 ,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 力士耻 , 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每欲与官,妃辄之      阻:阻止 B . 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 . 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 . 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白长笑去       耳得之为声 B . 所业投贺知章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 . 曾救死罪       方破荆州 D . 力士耻         扣舷而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 .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 . 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 .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 (4)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现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

      ②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的精神

    ①唐人之诗是中国诗的顶峰的这种认识,早在北宋时代就可明确地看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可能都意识到自己是代表其时代的诗人,但他们都推崇杜甫是古今无双的诗人。这些北宋的诗人在注意到自己的诗往往流于说理时,大概一面认为这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不得已的结果,同时也承认更完美的诗是在唐代这一点同样是无可奈何的历史事实,从而把唐诗看作含有值得永远祖述的东西的存在。

    ②唐诗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有着如此空前绝后的地位,原因何在呢?大致而言,这是因为自《诗经》以来经历了千年以上历史的诗歌之流,也就是把炽烈的感情用有韵律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创作之流,到此,方始得到充分的表现。

    ③这里显而易见的,是韵律的完善。唐诗与其以前的诗相比较,从两个方面,开拓、完善了新的诗歌形式。其一,是有着自由韵律的五言诗及七言诗,也就是被称之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相当长的作品。像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那样长达数千言的长篇直至唐代方始盛行。这与诗歌已不仅是单纯咏唱瞬间的感情的燃烧,而是成为表达见解和思想的东西有关。其二,是短诗形式的精练。律诗的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对偶。唐以前诗的对偶,大多是同一事件的反复,因此缺乏有机联系,显得乏味;而杜甫在有机的对比或结合中,使之变化万千;诗的格律,对于优秀的诗人来说,非但不是束缚,而是鼓舞和促进,这便是出色的证明。

    ④总之,欲自由之时,便完全自由奔放,欲细密凝练之际,又极其细密,唐代方始完成了可吟唱的韵律形式。

    ⑤然而,唐诗的卓越,决不仅在于韵律,其卓越的基础,首先还是内容。

    ⑥而我以为,内容卓越的基础,存在于其思想性之中。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具有一个基本的思想:他们都不仅仅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进取者。可以说,甚至连李白也是如此。这种倾向,最初是对六朝末期齐梁诗歌思想内容贫乏反拨的产物。当然,唐以前的诗歌,并非全无思想内容,但就唐以前六朝诗歌一般具有的思想倾向而言,则是极为悲观的。人们意识到动荡不安的现实,屈服于超越人力所及的命运支配,向往着虚幻缥缈的世界。因此在诗中所有的,是疑惑,是绝望。刘宋时的鲍照被认为是那个时代中最活跃的诗人了,但是,试翻阅一下他的诗集吧:“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代白头吟》),也就是说,人本来就是没有希望的存在。其结果是“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前悲尚未弭,后感方复起”(《代共门有车马客行》)。再有是对人的不信任:“心自有所有,旁人那得知”(《代别鹤操》)。被誉为那个时代最富有生气的诗人鲍照就已经是这样,而这些,也正是笼罩着无思想性的齐梁小诗人的生活基调。齐梁艳体诗也只不过是那种绝望基调上点缀的纸花而已。

    ⑦但唐人便非如此了。他们面向着前方。人生将会怎样地遭到命运恣意的摆布,他们对此并非不知。从前代诗人哀叹吟咏中,洞悉其情,深有感触。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认为,人类是要前进的。所谓前进,不仅是个人的前进,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的前进。至少在杜甫那里,就是这样。诚然,杜甫的诗中,充满着悲哀忧愁,但那悲哀和忧愁,是尽管相信个人与社会都会前进,而这种进步却受到阻挠,由此而产生出的愤懑和悲怨。李白的诗,仿佛过多咏唱快乐,但他咏唱的快乐,并非像前代的诗人那样,只是出于逃避现实这种消极的理由。更强烈的,则有着把快乐视作为对人生充实的积极一面。这种积极的态度,与杜甫是相通的。

    ⑧唐人所认为的社会进步,就是贤达政治的实现。杜甫自己想成为从政的贤达,但未能得到那样的地位,可以说李白也是如此。而韩愈和白居易,本人则达到了那样的地位。韩愈曾为考功郎中,白居易是刑部尚书。因而,在他们的诗中,有着一般秀才成功的得意劲,而没有杜甫那样的局促感。但积极进取的精神,则终生没有舍弃。或者说,由于有那样的地位,就更增强了文学的积极进取性。在韩愈的诗中,几乎不见“泪”字,这是值得注意的。

    ⑨那种积极进取性,在唐人的诗中,是普遍的。贾岛被称为唐代最“寒”的诗人,但这位专写“苦辛词”的诗人也感到,把自己的生命清白地维持下去,有一种值得自豪的愉快,这是不能称作消极厌世诗的。

    ⑩连小诗人尚且如此,大诗人就更是广阔纵深地反映现实。特别是杜甫,对所有的事物非亲自加以审视不可。不仅对人事,对自然也是这样。悉心的观察常常透过现象,达其玄奥。说到自然,和历来的诗人一样,他不甘心被动地描写所面临的自然,而要能动地在面临的自然中附加一些内容。或者说,要自己造出一个新的自然。在一般的场合,所附加的东西,总是带有人事的象征而赋予自然以某种意义。这也是唐诗普遍的妙趣之——“情”和“景”的交融。

    ⑪还有,诗人各自具有鲜明的思想,与此相关联,则要强烈地进行表现。也就是诗人不愿掩饰各自不同的个性。六朝作品集《文选》中的诗,如果遮住作者的名字来读,要逐个地指明是谁的诗,颇为困难。但唐诗,杜甫就是杜甫,白居易就是白居易,唯在颓衰的晚唐时期,才有着千篇一律的倾向。

    ⑫总之,可以说《沧浪诗话》中所谓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那是只有在唐诗中才可能具有的吧!

    (选自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李庆译,有删节)

    1. (1) 联系上下文,阐释第⑥段结尾加点词“纸花”的含义。
    2. (2) 以下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唐诗相比,宋代诗歌的说理特征更为显著。 B . 唐诗之所以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格律形式的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 C . 由于战乱频仍,朝不保夕,疑惑与绝望是六朝诗歌主要的思想基调。 D . 韩愈诗中几乎不见“泪”字,是因为他得到了贤达的政治地位。
    3. (3) 根据文意,以下哪一项推断不能成立(    )
      A . 唐人在歌唱丰富的思想、复杂的事件时,乐府歌行体被广泛采用。 B . 李白的诗歌中没有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思想倾向。 C . 唐代诗人对命运具有的支配性力量的认识与六朝诗人同样深刻。 D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景象中包含着杜甫有意赋予的人事象征意义。
    4. (4) 请结合本文及第三单元所学唐诗,任选其中一首分析其所体现的唐诗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