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4-03-1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种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 滴水成冰 B . 蜡烛燃烧 C . 牛奶变质 D . 葡萄酿酒
  • 2. (2022九上·汝南期中)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 硫(S) B . 硝酸(HNO3 C . 硫酸铜(CuSO4 D . 氢氧化钾(KOH)
  • 3. 将白糖、面粉、味精、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白糖 B . 面粉 C . 味精 D . 食盐
  • 4. 某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B . 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C . 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D . 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 5.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 O B . N2 C . Si D . H2O
  • 6.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为 , X的化学式为
    A . LiO B . Li2O C . Li2O2 D . LiOH
  • 7.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验满 B . 点燃酒精灯 C . 称量固体 D . 搅拌溶液
  • 8.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 . 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 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 9.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 热胀冷缩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 B . 冰雪融化一一分子体积变大 C . 酒精挥发——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 .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 10. 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A . 用pH试纸也可以得到上表中的数据 B .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 SO2可能是造成该地雨水呈酸性的主要原因 D . 该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11. 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 Y>X>Z B . X>Y>Z C . Z>Y>X D . X>Z>Y
  • 12. 瑞德西韦(C27H35N6O8P)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治疗流感等流行病。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A . 瑞德西韦是一种氧化物 B .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C .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D . 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8
  • 13. 如图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已知a物质是NH3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甲物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 . 乙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形成酸雨 C . 丙物质的化学式为HNO2 D . 丁物质中含有的阳离子是NH4+
  •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甲得到70g溶液 B . 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 . 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
  • 15.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碱性的是
    A . BaCl2、K2CO3 B . FeCl3、NaOH C . NaNO3、H2SO4 D . NaOH、BaCl2
  • 16.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 利用红磷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C .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 BaCl2可以与硫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SO42-
  • 18. (2023·贵港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

    取样,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下面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A .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O2 B . 水通电一段时间 C . 向等量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浓度相等的稀硫酸 D . 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 20. 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 g 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4.4g B .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 C .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g D .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二、填空题
  •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氩气
    2. (2) 4个二氧化硫分子
    3. (3) 碳酸钡
    4. (4) 7个银原子
    5. (5) 3个硫酸根离子
  • 22. (2023·贵港模拟) 化学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②石墨③干冰④氮气⑤碳酸氢钠

    1. (1)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2. (2) 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3. (3) 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4. (4)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5. (5) 家里的水壶常有一层水垢,可用除去。
  • 23. 化学知识与生活、环境、健康等方面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酱油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有些酱油中加铁强化剂可以预防缺铁性
    2. (2) 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此次灭火使用了“以火灭火”的特殊方法:反向点火,在两股山火相遇短时瞬间(填灭火原理),使火熄灭。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该沿(填“逆风”或“顺风”)方向逃离。
    3. (3) 天然气是目前最常见的家用燃料之一,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应安装在(填“厨房顶部”“灶具旁边”或“灶具底部”),原因是
  • 24. 古文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 (1) 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均采用“沙里淘金”的方式。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
    2. (2) 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3. (3)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烧蛎房成灰”,“蛎房”的主要成分为CaCO3 , “灰”的主要成分为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炼锌”过程为“炉甘石(主要含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取出即倭铅也”。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铅锌合金
  • 25. 能源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物质基础,而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
    1. (1)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2. (2) 二氧化碳甲醇化助力我国更早实现“碳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请把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实现“碳中和”的另一种途径是将二氧化碳送入海面以下3000米的深海里进行封存,但此举可能会造成海洋酸化,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甲酸(CH2O2 B . 乙醇(C2H6O) C . 乙酸(C2H4O2
    4. (4) 下列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火力发电 B . 风力发电 C . 氢燃料客车 D . 太阳能电池路灯
三、简答题
  • 26. 阅读材料,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目前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燃烧后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研发、生产和使用环保、零污染的绿色汽车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研发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降低燃油消耗;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1. (1)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 (2) 从材料中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写一点即可)。
    3. (3) 文中的“轻量化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铝合金 B . 钛合金 C . 塑料 D . 碳纤维
    4. (4)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 27. 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绿矾(FeSO4·xH2O),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1:S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 (1) 在“浸取”前,将烧渣粉碎,目的是
    2. (2) “浸取”“过滤”步骤后,滤液中的溶质有
    3. (3) 二氧化硫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Fe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FeSO4·xH2O晶体。
    5. (5) 以上结晶过程最好在氮气环境中进行,氮气的作用是
四、实验探究题
  • 2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控制产生氢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从A-F中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室现用G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K,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将装有石灰石的干燥管放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内,同时打开活塞K,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该装置的优点是

  • 29. 垃圾袋焚烧促进了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垃圾焚烧产生了兴趣,他们走进垃圾焚烧厂,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之旅。
    1. (1) 项目一:了解垃圾焚烧工艺系统

      【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工艺系统由垃圾储存系统、焚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汽轮发电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给排水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组成。

      【表达交流】

      垃圾进入焚烧系统前,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废旧金属 B . 快递纸箱 C . 食物残渣
    2. (2) 为了使垃圾在焚烧系统的充分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
    3. (3) 项目二:检验垃圾渗沥液的成分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黑色的垃圾渗沥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静置

      上层溶液变为无色,异味消除

       

      步骤2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渗沥液中含有H+

      步骤3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渗沥液中含有Cl-

    4. (4) 【得出结论】垃圾渗沥液中含有H+和Cl-

      【分析解释】

      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项目三:讨论垃圾焚烧的意义

      【讨论交流】

      垃圾焚烧的意义是(写一种即可)。

五、计算题
  • 30. 某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固体质量/g

    14.0

    12.4

    10.8

    9.2

    9.2

    请分析并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